未来社交的创新(完结篇):全新的探索
过去的三天,我在简书专栏:上班这点儿事,发布了《未来社交的创新》系列文章,总结了大家都会遇到的以下痛点问题:
1、网络越喧嚣,现实越孤独。
2、越来越流行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3、丧失独处的能力。
4、不断来往穿梭于各种社交活动之间,收取别人的名片,但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
5、参与社交活动的人员鱼龙混杂,参与目的各不相同,变成一场“自私自利”的游戏。
6、在大型的社交活动现场,四处向别人推销自我,而这么做的作用并不大。
7、事业发展顺风顺水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社交。因此,你没法在社交活动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伙伴。
8、名片交换了,微信也加了,但是,他们不回复你的消息,原因是回复消息是需要耗费时间的,而时间就是金钱。
9、保守估计,商务人士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每周至少24个小时,一年就是50多天,7周时间。时间投入了,但并没有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10、我们能保持联系并分配时间的最多人数是150,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人脉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11、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人脉网络,它能让我们最快找到想要找的人,并能获得帮助。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建立“团体成长小组”。其实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几年前我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呢?所以我去参加“心理封闭式成长小组”、基督教、佛教的活动,自己也办了几百人的读书会,可是结果发现,这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上面这些问题。
于是我把建立“团体成长小组”这个想法跟几位朋友交流,他们有在外资企业做管理工作,也有在国企做管理工作,还有在上市公司做管理工作,从事不同的行业和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大家听了以后,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建了个微信群,在群里专门花了半天的时间讨论。
下面和大家分享我们讨论的结果。
团体成长小组的使命
让不同行业、具足智慧的专业人,做一场真诚、平等、有温度、有价值的深度汇谈。与优秀的人同行,一起成长!
团体成长小组的发展愿景
初期通过几个小组的活动,大家边做边摸索模式,快速迭代,不断完善,最终探索出成熟的、可复制的运营模式。未来我们不只在一个城市建一个小组,还要发展到每个城市,不同城市的不同小组之间,可以产生互动。一群不同行业的、有思想的专业人,汇聚成一个庞大的专业人士群体,力量巨大!想象空间巨大!
建立团体成长小组
1、加入条件:有专长,跨行业,不同专业,年龄不限,同一个城市
2、小组人数:12人
3、活动频次和时间:每月1-2次,每次3-4小时
4、活动持续时间:6-12个月
5、活动主题:行业洞见分享、解决个人瓶颈问题探讨、前沿技术分享、专业技能分享、创新思维训练、个人领导力提升等等
团体成长小组的独特之处
1、所有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学习成长、真实性、诚实、公平、关怀、重视相互给予。
2、筛选和匹配机制。由组员“引荐”,由他带新人进入小组,小组讨论通过即可加入。
3、持续互动机制。营造长期强烈的共同体验,培养信任感和亲密感。
4、共同成长机制。组员集思广益,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有趣、有料、好玩、温暖。
5、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中心,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有机会成立自己的团体成长小组。
6、彼此交流想法,呈现最真实的自己,不隐藏自己的弱点。在交谈中,增加自知之明,增强同理心,增加归属感。
7、更重要的是,你会有一个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你的智囊团和亲友团。
团体成长小组和行业或HR等专业垂直社群的区别
垂直社群成员同质化现象严重,所思所行大同小异,并且地位有高低;而团体成长小组则是跨行业,异质化,平等,去中心化。跨界才会打破在一个行业或专业领域久了形成的思维定势,实现自我突破。
第1个小组的第1次活动
1、目的:建立信任感;筛选合适成员;设计小组活动内容
2、日期:2018年1月中下旬的某个周末下午
3、时间:半天
4、地点:上海(具体地点待定)
5、内容:小型TED(每人分享5-10分钟)+深度汇谈
6、参加人员:经过筛选,已确定参加活动的有来自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创新型组织的6位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的精英,还有6个名额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0447/99a398e84417d3ec.png)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下面这9条正好是你的心理画像,欢迎你报名参加第1个小组的第1次活动,报名方式请见文末。
1、正直可信。你是实在、诚恳和透明的。你认识到并愿意承认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2、平易近人。不自傲,不自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
3、懂得感恩。你能肯定别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4、充满关爱。你喜欢帮助别人成功。擅长鼓励和支持别人。在意别人的感受并有一颗善良的心。
5、愿意倾听。你能问出好问题,也渴望了解别人,以便能提供更准确的帮助。比如,什么对其他人是重要的,别人为何工作,期望是什么,什么是别人所需要的。
6、积极主动。你是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对所做的事情充满兴趣与信心。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具备优秀的“本能直觉”。
7、拥有耐心。你意识到关系需要时间来培养。愿意投资时间,以保持与其他人的关系。
8、具足智慧。你提供的帮助充满智慧。提供的每个机会都是充满可能的机会,他们思考,让推荐有价值。不是自我成就意识极强的人。不会批评别人,也不会斩断关系。
9、友善、亲和、乐于助人。喜欢与人交往,乐于与他人保持联系,能接受不同的社会阶层、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多元化的背景。这是正能量的来源。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小组里都是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人,会产生核聚变效应,很多美好的事情会自然而然发生。
“让不同行业、具足智慧的专业人,做一场真诚、平等、有温度、有价值的深度汇谈。与优秀的人同行,一起成长!”
关注我的专栏,你会看到以下文章:
《未来社交的创新(一):现实社交的“囧”》
《未来社交的创新(二):社交无用》
《未来社交的创新(三):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