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梧桐《经典等你点》征稿日更大挑战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021-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寒江雪2020

这几天,跟学《熊逸讲透资治通鉴》,进度到了商鞅之死。

大家知道,商鞅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协助秦孝公在秦国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十年时间,使秦国脱胎换骨,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大秦帝国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确立了总体基调。

今天,回眸这段历史,后辈子孙不得不对商鞅伟大的贡献顶礼膜拜。可是,大家也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对中华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人生的结局却十分悲惨。

秦孝公死后,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秦国贵族终于等到复仇的机会,把他车裂,更是杀光了他全家。

中国古代的改革家,结局大多不好。仅以秦国为例,前有商鞅,后有李斯,都曾位极人臣风光无限,最后都身死族灭,凄凉千古。

改革向来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必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往往是宗室贵族,所以一旦靠山不在,结局可想而知。

商鞅改革的手段十分暴力,以他那样的高智商,应该明白得罪那么多人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还不顾一切的推行改革,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哪?

是境界高远,舍身取义;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想想,似乎也站不住脚。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还是周朝的天下,周天子虽然日渐式微,但还是名义上的国君。各诸侯国只是分家过日子兄弟同族,还谈不上独立国家的概念,更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

商鞅也叫卫鞅,是卫国人,母国是卫国。在秦国扮演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所以也上升不到国家民族情怀的高度。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动力,应该来自功利欲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替商鞅惋惜的同时,有时会想,商鞅能不能避免如此悲惨的下场。真的很难说,人一旦踏入江湖名利场,想抽身就不由自己了。

不过,在遭难之前,的确有人提醒过他。但当时位高权重,志得意满的他,还沉浸在自己为秦国做出的伟大贡献里,误以为自己深得秦国上下的拥戴,哪还听得进去逆耳忠言。这就是当局者迷,错过了有可能急流勇退平安着陆的最后机会。

劝他的人叫赵良。一天赵良见到商鞅,商鞅问他:“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意思是我和百里奚比,谁对秦国贡献更大。百里奚是秦国秦穆公时期的宰相,为秦国成为春秋霸主做出过突出贡献。商鞅拿自己和他比,明显是想得到赵良的吹捧赞美。

但赵良不上路,回了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说,我说点掏心窝子的话,你可别生气。

然后详细分析了商鞅的处境,结论是他“危如朝露”,并劝他赶快主动辞职,回归田野,以求自保。商鞅当然很不痛快,结果,不出半年,秦孝公就病故了,商鞅失去了保护伞,好日子就到头了。

我特别喜欢“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句话。

现实工作生活中,各层各级都有唯吾独尊、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建议的管理者,认为不同意见就是在找他麻烦,跟他过不去,甚至会极力排挤、打击报复。

上有所好,下必趋焉。一些聪明人自然不会给自己找麻烦添堵,顺着就是了,责任又不要我负。因而“千人诺诺”现象长盛不衰,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谔谔之士”成为稀缺资源。

在一个组织团队中,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永远正确,一个好汉还需要三个帮哪。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虚怀若谷的自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另外,更需要有责任心强的谔谔之士,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修正团队发展的偏差。

对那些为一己私利,打自己的小算盘,假意奉承,作诺诺假好人的投机分子要高度警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