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游泳竟然可以这么超值!

2017-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天石_职场沟通

007-497 随笔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跟随托管班一起去玩水,那是我第一次去规范的游泳馆,幸运的是很快学会了漂浮,随后就爱上了游泳。

刚上大学时,我算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游泳馆,每周大约游3-4次。每次都会“潜水”观察别人怎么游,但是始终学不会。

我又累又气,觉得再不学就是浪费时间和热情,于是立即决定报名。当时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不划算,但在我看来超值。

第二节课,我下水反复练习动作,但始终不得要领。教练问我:你学过运动生理学吗? 我:当然没有呀。教练:那我讲一下。

学习任何一项运动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泛化、分化、自动化。
了解基本动作,知道怎么做是泛化;
亲自练习,不断出错,总是忘记,需要给予纠正,这是分化,是持续最长时间的阶段;
经过不断纠正、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几乎“无意识”的完成动作,这是自动化。

显然,我还在分化阶段,而且会长期处于这个阶段。所以我气馁和焦躁的原因是:想妄图通过一两天的学习达到自动化,但这一定是不可能的。从那以后,我就乖乖的听话,不上课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练习。

其实触动我的不仅于此。运动尚且如此,那其他事情呢?更何况一项运动绝不是仅有体力就可以学好的,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优秀的脑力劳动者。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了这样的事实。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前者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写字、跑步、游泳等;后者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解数学题、写作、阅读。

虽然目前有关智力技能形成的具体阶段意见不一致,但科学研究发现,这两种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都必须经历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达到熟练的方法是反复练习

因此,每当我想速成的时候,就提醒自己,不要试图跨越必经阶段,还是当下的练习更重要。

周围的人看我学的很快,于是开始有同伴提出让我教他们,我爽快的答应了。总共教了四位小伙伴,只有一位坚持下来,剩下三位中途掉队,为此我反思了一番。

我曾向每个小伙伴反复强调泛化、分化、自动化这三个必经阶段,甚至试图用“平台期”类比解释分化阶段。

“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没有明显进步,实际上大脑无时无刻不再生成、稳固沟回和神经联接,只要坚持足够长时间,就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上了一个台阶。”但他们似乎并不是真的相信,如果相信,一定会去做

课余练习的时候,我喜欢寻找高手,然后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游,观察他们的动作。他们一般游40-60分钟,很专注,然后就离开。慢慢的发现,高手只有那么几个人,而且几乎总是那么几个。

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教授,每周游两次,雷打不动,身材保持的很好。哎,不止泳池,所有的高手都是少数的自律群体

努力挣脱舒适的“大多数”,走向有效率的“一小撮”。


回顾我的超值学习经历,可以总结如下:

题外话:

那段时间,我花费1000元上了10节大课(一节课1.5小时),学会了三种泳姿,可惜都不熟练,好在收获不至于泳姿。

但是,如果现在有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的选1600元10节的私教(一节课1小时),毕竟我十分需要一位有经验的教练,纠正我在分化阶段暴露的种种毛病,如此学的会更加扎实,收获可能也会更加丰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