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都被感动了,为什么不来买我的产品

2018-12-25  本文已影响6人  马可波罗夫斯基_二狗子

文章框架

做“品牌策略”的思路

1、确定人群

2、如何感动这群人?

3、如何根据策略来打造品牌体系?

真正品牌策略(而不是品牌包装术)的思路

1、找到你的竞争对手

2、确定有利位置

单纯包装的问题

1、重战术,轻战略

2、没有找到关键竞争对手

3、没有找到有利位置

4、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划分市场

5、迷信单一手段

写作细节分析

除了文章框架清晰,案例详细,举例准确外,作者在写作上还有这些值得学习,今晚尝试写点不一样。

干货文的写作方式(前后对比后得出结论)

全文分为 3 大部分,前面两部分在对比品牌策略是品牌包装的思路及做法,最后一部分是描述了假如只做了品牌包装的话,我们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在相信解释新观点的时候,可以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借助案例亮出某一常见做法的方式——想要解释观点的执行思路应该是——第一种工作思路最容易产生的问题。

文章利用提问帮助读者思考

看到李叫兽的文章,很容易让我联系起一些老师的课程,在上课前,总喜欢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当然是跟课程内容高度相关的,而且一般在开始前被提问的同学都回答不好。

当然要回答不好!

不会及回答不好时人们才会更加愿意听接下来的课程,因为大家会更加觉得这是一个我不会的内容,我需要经过学习。

同样的,在这里,文中一上来就问:

策划一个品牌策略,目的是什么?

问问题重要,但怎么问也是关键,如果问到相关度不高的问题,可能帮助就不那么大。这里问的是目的其实很厉害,因为一般人认为的品牌目的其实并不能真正帮助卖货。与读者自身认知产生冲突,也就更愿意继续进行阅读了。

而且也更加容易对李叫兽非常推崇。

除了开头外,全文也经常在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发读者思考:

有个做熟食新鲜海鲜夜宵外卖的创业公司,叫「海鲜到炕(kàng)」,如果要规划品牌策略,你会怎么做?

如何感动这群人?

如何根据策略来打造品牌体系

但这个策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这存在什么问题?

……

文章分段方式让读者更快了解内容

文章的分段方式跟毒舌电影的方式很像,每一段只是一句话,一个观点不会堆积到一段话中,而是分开好几个段落。

这样呈现的好处是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更快,可以更快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李叫兽和毒舌都是通过高质量的公众号图文获得用户的关注,所以在基于手机端这一场景下,排版要更加适合受众。

如:

这存在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假设划分的市场,而不是按照消费者的标准划分的。

用户在用职场社交软件的时候,会区分这个软件是哪个省份的吗?除非河南省社交习惯和其他省份出现巨大差异,或者河南省建了互联网防火墙,禁止外省软件,否则这个市场的划分毫无意义。

这就像一个学生说自己是“清华穿44码鞋的学生当中,成绩最好的”一样,几乎毫无意义。因为这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标准,而不是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划分的。

所以,传统“品牌形象包装术”的问题就是:经常是先按照自己标准假定一个群体,然后在这个群体内寻找consumerinsight,而这样往往是无效的。

不断地总结可以帮助读者进行理解

解释观点是,一般是怎么做——所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文案。

于是在句式上也发现作者很喜欢用到“所以……”、“我们……”

如:

所以主打人群定为“崇尚健康并且繁忙的一线城市新中产白领。”

所以就把slogan定成:多点关心,多点海鲜。

我们的目标其实很简单:首先在消费者夜宵的选择中切一个市场。

我们要做的,是在竞争对手赖以生存的最大优点中找缺点。

所以,我们的定位就出来了:“夜宵,吃点海鲜不重口”。

……

运用自身经历的举例,用户代入感更强

先用李叫兽遇到的真实项目举例。

一开始举例的创业海鲜店,从品牌包装到品牌策略为它设计文案,给人感觉代入感非常强。也帮助读者进行思考。

除了海鲜店的案例外,作者还找了非常多用户和熟悉的例子帮助自己论证观点,有时候例子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到文章论述。

默仿

默仿段落:

李叫兽之前遇到一个职场社交的公司,号称要做河南省最大的社交网站。

这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这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划分需要,而不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为什么要划分省份的区别呢?在招聘上全国是否有区别呢?是因为河南省的互联网防火墙特别厉害,还是因为本地区的招聘有什么特别?

那就好比一个人说“清华穿44码的学生都特别厉害”。一切都是在自己划分的领域中进行思考的。

所以,这也是很多品牌包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自己划分的领域中寻找consumer insight,并没有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

原文:

李叫兽之前遇到一个做职场社交的公司,说要做河南省最大的职场社交软件。

这存在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假设划分的市场,而不是按照消费者的标准划分的。

用户在用职场社交软件的时候,会区分这个软件是哪个省份的吗?除非河南省社交习惯和其他省份出现巨大差异,或者河南省建了互联网防火墙,禁止外省软件,否则这个市场的划分毫无意义。

这就像一个学生说自己是“清华穿44码鞋的学生当中,成绩最好的”一样,几乎毫无意义。因为这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标准,而不是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划分的。

所以,传统“品牌形象包装术”的问题就是:经常是先按照自己标准假定一个群体,然后在这个群体内寻找consumer insight,而这样往往是无效的。

默仿总结

1,  突然感觉自己默仿方式有问题,并没有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式

本来默仿的作用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但是每次自己在默仿前都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在句式上是不注意的,也习惯去记住某些点,于是出来的内容很容易四不像,为默仿而默仿的感觉。

2,  应该要从句式及逻辑上去进行模仿

在我看来,默仿强调的不是默写,所以不需要将内容背下。

但是如何能在没有背的情况下更好地默仿出段落呢?

首先,自己还是会从句式及写作逻辑上进行分析,不单是前后段落的逻辑,还有前后句的逻辑

然后,注意每句话的衔接是否是有套路的,照搬套路啊。

最后,再进行默仿及对比。

- 总结 -

最后的最后,来总结下这篇文章,其实李叫兽是在科普品牌策略这一内容,在描述上,先击破了读者的现有认识,再告诉大家真正的品牌策略到底是怎样,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么做及怎么避免问题。

这样看来,文章是真的非常有用的。

评论区中有人评论说例子片面,我不是这样想的。因为就像高中学习的议论文写作方式,在选取案例后肯定会选取案例中某个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提炼出来帮助论证,我不可能将很多点都糅合在一个举例中。

最后,想说下,虽然李叫兽有说那些仅仅引起感动的文案可能帮助不了最终的卖货。

我认为这是分情况的,在我看来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利用这种包装方式是非常管用的,类似“可口可乐”。卖情怀卖场景在我看来是可以帮助销量的,至少我会根据这个在超市货架上选择它而不是百事可乐。

但是在知名度不高的公司中,仅仅是品牌包装,就真的会产生叫兽说的,激起用户消费欲望,但是选择更加大型和权威的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