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的欢喜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Derek_Kun

有个初中同桌看书超快,上课偷看《三国演义》,一个上午能看差不多一半,真的惊讶于其速度,相反,高中语文老师看书超慢,看古文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的细究,真的让人不耐烦。我没搞懂阅读这件事,只是也觉得自己笨,又慢,所以就跟着语文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慢以后,唯一的办法就是拼投入了。工作以后,有一次做练习题,朋友发来的,他还没看完题目,我已经做完题了,有时候他看到很棒的文章就会转发我链接,同样的是我一下就看完了。
但我很健忘,做过了就过了,几乎不会回头再看,除非我还是不懂,但我发现那些学的很慢的人,学起来比较吃力,一旦学会了,掌握了就很难忘记。学习这件事,最后看的还是输出,大量的输入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还需要强调输入的质量,二两皆有还要加上持续的输出才能练出输出的高质量来。
保质保量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难,先要解决的是输入。眼耳鼻舌身意,依着这六根大量的输入,再选择关注的重点领域深究,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贪多是人的本性,不必纠结、惭愧或者提防,只需要安排好每次的进度即可,做到即收手,不可继续便是。车可直来直往,洒脱处也难免有鲁莽之疑,卒虽慢条斯理,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做完了便忘了他,继续赶路,待心愿已成再回首不迟。
这一寸的欢喜,我想感受最深不外乎母亲了,看着自己的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学写字等等,每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只是那时的自己早忘了母亲欢喜的样子。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体会过高快强的工作节奏,确实充实,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也看到过一些前辈,做事永远不紧不慢,但任何事都不耽误,那时才明白,这等内功得修多少年啊~
既然急不来,就贵在恒吧,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