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由《人类简史》某片段引发的对男女平等问题的讨论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73人  漫漫长歌

二十一世纪,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遭到大众的唾弃,毕竟大清早就亡了,没有人会质疑“男女平等”的正确性,但是男女平等真的是得到了完全的实践吗?

细心观察社会上各种事迹的细枝末节,可以看见,表面上的平等看似是实现了,但是实质上女性歧视却无处不在。

因为如果男女真的实现了质上的平等,那么职场上招聘要求上各种明示暗示只要‘male’该如何解释?农村地区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许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女婴怎么得到解释?

中国男女比例失衡,多出来的三千多万男性又该如何解释?

为什么女性在三十岁之际事业有很大成就就会被人嘲讽为“女强人”(女强人一词在这里具有嘲讽的贬义意义),而男性则认为是事业有成,得到社会的广泛积极认可?

为什么“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这种带有明显歧视女性的言语能够一直流传下来并且具有广泛的市场?

如果这还不够具体,那么可以看看现实中职场上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某花木租摆公司招聘临工:男性一天工资200,而女性一天工资130;我上大学时一名女教授曾在课堂上提及,她和她丈夫一起发表一篇学术文章,署名是两个人的,而且她的贡献力度还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得到的奖金报酬比例却是远远低于她丈夫,大概是八二比。

这些歧视事件都是真实的发生着的。

男女不平等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女性的歧视上,也有着对男性的某些歧视。

比如在现代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默认女性优先,但是危险当前,挺身而出的却往往是男性,如果有哪个男性不主动出头,他很大可能就会被认为是懦弱,没有男子气概,进而被社会的负面舆论被抨击,仿佛男性就是应该让着女性的。但是女性临阵逃脱往往是不用承受社会的多数负面舆论的。

又如一对男女去饭店吃饭,一般默认男性应该主动买单,虽然也提倡AA,但是如果提出AA的是男性,则这名男性很大可能会被认为是吝啬小气,而如果是女性主动提出AA,则这名女性很大可能是被认为是善良不拜金、贤良淑德、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女子。

甚至,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社会上对于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人们往往对女同性恋更加宽容,而认为男同性恋是恶心的。

两个女生牵着手,会被认为她们感情很好,而如果两个男生牵着手,他们则很大可能会被认为是Gay,他们的行为是不纯洁的。

在多起强奸案件中,听到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其中就没有男性的受害者吗?肯定是有的,但是社会上的普遍看法都是认为女性才是弱势群体,而男性根本没有很大机会被强奸,因此社会上对男性受害者的关注是相对小很多的,但是,男性受害者受到的伤害并不比女性受害者少多少。

同样一件事,只是因为性别不同,就有了天壤之别。

前段时间火爆的电影《狗十三》也无情地揭示了男女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通过家人的“重男轻女”表现了出来----就是因为李玩是女生,所以连她的名字都是随便起的,就是因为她是女生,所以她不能像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一样即使顽皮搞破坏也能轻易得到原谅。如果她是男孩,她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狗十三》被雪藏五年才得以出现在公众面前,而这部电影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这种以重男轻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男女不平等到底是多么的严重。

种种的种种都在说明男女不平常才是常态。

看似总是有很多很多原因证实了为什男女就是不平等的,似乎大家也默认了,就算不默认,却也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徒留心中愤然却无能为力。

目前最为常见的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是关乎生理上的。

大众一般认为,男女生理上的差距先天性决定了女性不如男性。女性被认为是柔弱的,她们干不来需要很大体力的劳作活动,但是男性可以,于是久而久之,男性逐渐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因而也就形成了男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男性为主导,他们“控制”着资源。

男性拥有许多女性不能拥有也不能逾越的权力。

但是这种生理上的差异真的从根本上说明了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吗?

  我看未必。

从男女群体上看,男性确实是比女性强壮的,但是并不能适用于每一个个体。有些男性的体力并不见得是比女性好的。

因为首先,如何定义这个“体力好”呢?仅从这力气一方面说明差异是不是太片面了呢?那么把体力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力气会如何呢?

据一般统计,女性其实在许多方面比如抵抗饥饿、疾病以及疲劳都是比男性更胜一筹的,这和之前说的男性比女性体力好有点互相矛盾。在古代中国,男婴的存活率是比女婴低的,男婴更容易夭折,更不好养活(虽然这和当时的环境条件也有关系),但是古时候人们依然是“孜孜不倦”地努力生男婴。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男性能干更多的活,而女性并不能达到和男性同等的劳动强度,而且女性到了一定年纪就得出嫁,就不再属于这个家庭,也就不能为家庭出力了。这在当时来看或许是合情合理,当事情放在今天,就不能如此判定了。

在今天,科技迅速发展,许多粗重活已经不需要人类亲自操劳而用机器人替代了。从这种角度上看,男女性生理上体力的差异就被无限缩小,甚至在某些行业上完全可以被无视掉。

其次,如果男性体力比女性好,他们能干更多的粗重活,那么在农田里,在工厂中,在家庭中男性则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但是好笑的是,他们并没有,他们大多驰骋在不需要什么体力的工作领域比如政治、法律等领域,而承担起需要体力多的劳作往往是女性。

这样,又将如何解释清楚生理体力上的差异造就的男女不平等呢?

在生物学上,女性拥有XX染色体,男性拥有XY染色体,二者在基因上的差异区分了性别,进而区分了生理构造,女性比男性多了一个子宫。

但是仅仅因为如此,女性就应该是相夫教子,被排除在殿堂之外吗?如果男性比女性体力好而被认为男性做的劳务多,所以应当不平等是正常的,但是又如何解释家里劳务大多是女性做的呢?

相反,如果女性是被认为柔弱的应该做一些不费力的工作,那么一些律师以及政治上的官职就很合适,但是现实中比如政治上的职位大多是男性又如何解释呢?

研究已经表明,不同智人之间的脑力差异其实并无明显差异,更不用说是同一种族里面的男女脑力差别了。男女群体上的智力并无明显差异,甚至,如果某些女性能受到良好教育的话很大程度上是能在智力上超越某些男性的。

再者,由于生理上的构造不同,女性比男性更为细腻细心,因而更多的是会比男性具有更好的合作能力以及交涉能力,但是为什么,政坛上的重要人物、职场上渔鱼得水的人物往往是男性呢?

既然智力和生理上无法解释,又有什么是最能解释清楚的呢?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认为父权制度实际上是没有生物学上的基础的,而只是依据虚幻的概念来支撑着,但是这样一来,他又无法解释其中这种父权概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的原因了。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这一种虚幻的概念在今天是被称之为“文化”的东西。男女不平等其实可能是某种想象下的产物,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或是美国的种族阶级一样。

讨论男女平等其实和讨论种族平等有着相似之处。

在美国,虽然主张种族平等,但是对黑人的歧视却无处不在。这种歧视的原因无法用生物学上的知识来解释,却能用文化认知的原因来解释。

历史上因为某种原因,黑人被白人奴役了,于是黑人被剥夺了种种权利,他们本应可以像白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却被使唤做白人的奴隶。他们世世代代都在白人的庄园里苦干着,他们没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而这使得他们愈加愚钝,他们的后代大多也逃不出此种厄运,这种奴役的情形一直到美国关注种族歧视的法律的颁布才得以缓解,黑人才逐渐能得到正常的生活。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依旧是普遍贫穷的,并且缺乏教育的。因为社会上对黑人的认知就是“奴隶”、“愚蠢”、“粗鲁”、“蛮横”的,他们脱离了可见的枷锁,却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这样的标签。这样的后果就是,黑人很难获得与白人同等的社会资源,也因此他们很难实现与白人同等的成功,于是他们继续贫困潦倒,最后他们在社会上的形象就是消极的,也就加深了社会上对黑人的一些负面认知,而这种认知反过来又使得黑人的状况更加糟糕。就是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种族歧视在美国依旧是严重的一个问题。

同样的,男女今天的不平等也是可以用社会文化认知来解释。

就古代中国而言,当上历代皇帝,执掌朝中政治的都是没有子宫的人---男性,鲜少有女性。慈禧太后、武则天只是个例外,不予讨论,毕竟特例不具有普遍性,是不能解释整体的。就中国之外的国家而言,从历史上看,执掌兵权、掌握政治大权的大多是男性而鲜少有女性。就算是英国女王也只是个国家代表而已,手中并无过多实权。

似乎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男性就是权力的代表,男性就应当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这‘似乎’二字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无疑,这种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然不能被根除,并且拥有一定的市场。

在倡导自由平等的今天,这种父权思想仍然刻在某些人的骨子里,并且无意间影响这些人的行为。如果将这种思想放大到社会上看,这种思想会在群体中形成一种“政治正确”的社会认知,这种认知虽是社会集体认同的,并且是无意识的、默认的,却是与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相违背的。

在这种矛盾尴尬的背景下,也就出现了一个尴尬有趣的现象:虽然明面上是倡导男女平等,每个人高呼男女平等的口号,但是到了实际行动上,依旧是优先选择男性,这在职场上表现尤甚。

正是这种群体的无意识的父权思想在加固着男女不平等的现实。

这种父权思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根本淡化呢?或者说,这种思想有可能被淡化吗?

精子与受精卵结合的那一刻,孩子的性别也就定性了,是男是女区别在于是否是XX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

如果出生的孩子性别为男,那么很大可能他会被教导往男性方向发展,他们被教导得具有“正常”的男性特征,比如他们要有男子气概、不能表现得像女性,也就是说不能gay里gay气的、他们应当承担起男子的责任、他们在公众场合应该表现的绅士、是个男人就不要轻易掉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应有鸿鹄大志,应该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等等。这些被世俗认为男性应该拥有的“正常”、“自然”的品质特征从一出生就被灌输到男性的脑海里,长大之后,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并且实践着这种思想。

而如果出生的小孩是女孩,而且这个女孩出生在有条件的家庭,那么这个女孩很有可能会往着“淑女”的方向发展,她们会被要求学习琴棋书画,她们要知书达理,要有女孩子的矜持,她们被教导说不需要太能干,女孩子就应该安安稳稳,相夫教子。而如果她出生在古代,女子则是被要求学会女红,并且被灌输成亲之后要守妇德、要相夫教子。这些“正常”的社会观念从他们一出生就被灌输到了脑海中,而很少会有人怀疑其正确性。

他们的父母会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教导他们吗?很大可能是不会的,因为社会上就是这种观点,而与世俗相违背的都将是“不自然”、“不正常”的。

没有人会轻易质疑这些观念的正确性,甚至可以说这些观念早已深入骨髓了。

如果说有人质疑其正确性,那么肯定也是会有人出声反驳说: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大家也都遵守着,怎么可能是错的?

甚至当对女性的歧视严重损害到了女性的利益时,还有一部分女性居然也是认同这种不平等的对待和做法的。

为什么呢?她们没有思想吗?恰恰相反,她们很有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使得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反应。这样的思想在她们脑海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了,在她们看来,她们受到的不平等对待就是因为她们是女性,但是这是无可厚非的。

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能被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精华。但是这也不是说上面这些世俗的理念就是糟粕,相反,正是这些观念的存在才得以形塑了现今这个男女有序的社会,但是也正是这些观念思想的根深蒂固才使得男女不平等的事实一直存在着。

如果历史一开始因为偶然一直是女性主宰朝代政治,女性被教导要有大志,长大后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事情又会变得如何呢?在这种背景下,男性是否能依据自身的体力去争取同等的权利呢?在男性体力比女性体力好的背景下,男权主义出现的时间是否会被女权主义出现的时间早呢?

虽然历史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都是蛮有趣的问题,还是可以略微思考的。

关于“男女平等”的讨论,似乎还有很多可触及的点,比如,人类社会为何会由当初的母系社会变为父系社会?男性在家庭当中的地位优越感如果是因为经济实力雄厚,那么,如果换成女性主外,男性主内,女性掌握了经济大权,是否女性在家庭的地位就会变成优越方了呢?这样的家庭是否还是能够如一般的家庭那样和睦相处呢(毕竟社会上总是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近日编者在看《人类简史》【墙烈推荐这本书哟~】的时候,和好友Tonya进行分享,之后就扯到了男女平等这个话题,引发了各种相关事例的讨论,最后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观点(当然还有好友Tonya的观点建议)。那么,各位看官(甲方爸爸,乙方社畜,有为青年,油腻大叔,广场舞大妈,小学生先锋们),你们如何看呢?请留下你们的观点,我们会对你们的观点加以整理并发表。(称呼若有不敬,望多多海涵,毕竟小编也是只是个学识浅薄略有观点的。。。)

 


 作者:漫九

 编辑:Tonya(某些观点贡献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