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那山,那水,那地方(改稿)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伊梦落纸殇

  光阴的一角在岁月的长河中流转,四季在你眼前不断更替 ,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无论你走了多远,到过多少地方,离开了多少年,但心中魂牵梦萦的还是那一座青山,那一眼绿水,那一橼土房。

      家乡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就是几间矮矮的房子,门前几棵老树,烟囱里的几缕炊,它是如此的简单质朴,却深深的刻进了你的脑海中,融进了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前几年从农村搬进了城市里,但我却怀念在老家的那些日子。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家的冬天,暖暖的火炉,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听爷爷奶奶说家常话,火炉里烧着柴火噼里啪啦的发出声响,火红的火瞄高高窜起,散发的温度足以抵御寒风的侵袭,火炉上总会挂上一个被熏的黑黑的茶壶或者是炖肉的吊灌,浓浓的香味早以让人垂涎欲滴,配上家乡特有的锅盔馍,肉香馍香便会使人忍不住大嚼一通,喝上一口肉汤,不仅暖胃,更是暖到心坎里了。被熏的漆黑的土墙上方还挂着准备过年的腊肉,被熏的金黄透亮,来客人了,炒上一盘腊肉,喝几盅自家酿的酒,别提有多畅快了。 自从搬进了城市,很少看见到大雪纷飞的场景了,记忆中的冬天很冷,下雪的前一天晚上,寒风呼呼的吹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房子上山间全白了,厚厚的一层雪,踩上去有咯吱咯吱的响声,别提多欢快了,在乡间的冬天是静谧的也是热闹的,听得到大雪压树枝的声音,也听的到大雪与麦苗的对话,更能听到呼呼的北风声,当然也有孩子欢声笑语,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大人的说下声。如今却只有我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眼前的一点雪花, 透过玻璃窗,氤氲的气息在身旁撩绕,打开窗冷空气扑面而来,伸手接住那瓣雪花,摊开掌心,慢慢的融化掉,仿佛这就是我的整个冬天。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是开商店的,通过一张照片还可以回忆起当是那个物质缺乏年代,商品还琳琅满目的,烟酒副食,衣服鞋袜一应俱全,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达到小康的水平了。记得屋前的路还泥土的,一到雨天就是稀泥,门前有个小水塘一到雨天雨就滴答滴答的滴进小水塘里,塘边还有一颗枇杷树,一到雨天,就光着脚踩在水里,用手捏泥巴,捏成人儿,汽车,好吃的,相信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记忆,男孩酷爱玩打仗,女孩爱做游戏,过家家,不过男孩女孩也经常一起玩耍。后来枇杷树因为总不结果,就砍掉了,不过屋旁还有一颗核桃树,至今都活着,现在还能吃上核桃,在我走的时候它还是一人高几十年过去小树变成了参天大树,开了花,结了果,我也长大了,家乡就在我眼前,仿佛变了,又好像没有变化,一草一木一年又似一年,房前屋后早已不复当年,不过记忆还是一如往昔。我的小学是在村小上的,村小里只有一个老师,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都有,老师不是正式的老师,学生早上来先给老师挑一桶水,上四节课后,又去帮老师拔草锄地,种庄稼。半劳动半上学,不过还是我父亲那时候的事了,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是一个老师,所有的课程都教,一年级先上一部分,在给二年级上课,一、二年级上完课,又给三年级上课,就这样读了三四年,后来学生少了,就没有村小了,都去镇上读书,那些童年里的小伙伴早已不知去向,偶尔看见,却叫不出名字,幼年里的那些趣事还在眼前吧!

现在的村子里,没有了泥泞的小路,很少见到低矮的土房子,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水泥路面,一到雨天就在稀泥里走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属于那个年代的雨鞋也被搁置了,村里新盖了不少两层楼房,可大多数门是锁着的,门前的土地荒芜了,院子里也很久没人修整了。青年人要么搬走了,要么进城务工了,只有那些老人不愿给孩子添麻烦,一个人守着村子,种一点新鲜蔬菜自己吃,一到暑假便把孩子送回来给老人照顾,自己便去外地工作了,很少有青年人留下照顾老人的。以前觉得村子很小,随处可见人们互相打招呼,村东头喊一嗓子,村西头应和着,几步小跑村子就逛完,现在村子变好了,却很少有人了,略微显得寂寞冷清了,但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年少时的梦想还在这里悄悄生长发芽。即使我们去了远方,心总是跟这里血脉相连的。

家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我们一出生便与这个地方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带有血肉,带有感情的,从我们一出生就注定分不开,就像妈妈做的饭,奶奶给你做的鞋子,太阳晒过被子的味道,雨后泥土的味道,永远不能忘记。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许多遗憾是不能弥补的,家乡的山,家乡的水,还有那里的亲人,时常回去走走找一找乡愁,给亲人多一些陪伴,不要有前尘隔海,古屋不在的遗憾,也不要等乡愁成坟墓才去珍惜。

走之前在去看一眼家乡的青山,听一听古镇流水的声音,抚摸一下老房子的墙壁,那山,那水,那地方,那乡愁,一并带走了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