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与教育

父母也会犯错,孩子也需要学习自我成长—《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分

2021-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强打不死

我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边抱怨孩子不做家务,不懂得心疼父母,一边又嫌弃其做得不好。

比如孩子某一次兴冲冲地拿了扫把去拖完了地,等着妈妈的表扬,结果等来的却是:“你这拖的什么地!比不拖还脏,你没吃饭吗?这点力气都没有!”于是就演变成:你做家务也被骂,不做家务也被骂。

我就是这样的妈妈。一边唠叨女儿不帮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边又一再否定她所做的事情。

孩子心里全是无奈:“那我当然选择不做,骂就骂呗。”可是选择不做,就又被骂成是不做家务、不懂体谅大人了。小孩子在这样的双重困境里,只好一再地防御、逃避,不能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人也变得更加被动、消极。

这就是著名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在1956年提出的:

双重束缚理论

它是指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对方必须做出反应,但不论他如何反应,都会得到拒绝或否认,对方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双重束缚总是发生在处在重要关系之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人,比如母子。一旦受害者习得了双重束缚的模式感知自己的世界,在此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小动静就足以引发当事人的愤怒或痛苦。

我是这样,当初我的妈妈待我也是如此。

之前有讲过,我有一对非常爱我的父母,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一方面是心疼,另一方面是因为妈妈的嫌弃。动作慢,碍手碍脚,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不是帮忙,是添乱。

每次倾尽全力做出来的事,最后都以她的否定终结。

当时的我心理难受,委屈,甚至气愤。为什么就不能肯定我一次呢?

但是,这些我只能藏在心里,即使说出来,她也无法理解,一个小孩子哪来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

长此以往,害怕做不好的心理会一直纠缠着我。很多时候,想做却不敢做,怕被嘲讽,被否定,然后形成恶性循环,越不敢做,越做不好,越没有信心。

现在看来,我把责任都推给了父母,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自我成长。

书中讲到: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其他因素参与进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的意识产生影响。父母总是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

只是,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没有经验,也会不可避免地犯下许多错误,他们也需要学习和成长。

世间没有完美的父母。也许幼年时,父母的言行,会给我们带来某些不那么好的影响。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基本行为,来应对不断发生的各式场景和事件,并以此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格和模式。

这个学习的过程也许会很漫长,甚至很可能是艰难而痛苦的,但只要你内心有强烈的意愿,愿意成长,愿意改变,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就一定能做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成就更好的自己。感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