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什么是真正的美?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丹_4308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我觉得这样很美……

      昨天下午第一节下课,有同学向我报告:“老师,黄同学把嚼过的口香糖放在了我的凳子上。”我将黄同学叫到跟前,询问情况属实后,便要求他将口香糖处理掉,并提醒不得有此类行为。

      可是第二天,黄同学又做了同样的事情。放在以前,定然会有一种内在的认知模式开启,那就是,怎么了?老师的话都不听了?这学生不得了了呀?然后就会引发自己歇斯底里的怒火,弄的自己狼狈不堪,学生一脸茫然,最后行为上可能也会因为屈于权威有所收敛,到内在认识没有丝毫提升。造成错误的认知:因为老师不允许,所以我就不能做,否则会被批评。但是,事件背后真正的正确原因没有被看见,问题依然没有被根除,只是被暂时压制。

        于是,我心平气和的将学生叫到我的面前,询问他:“你又把口香糖放到别人凳子上了?来来来,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一反常态的温和,黄同学被我轻松的口吻给逗笑了,虽极力忍耐,但脸上的肌肉还是不停地抽动着。面对卸下防护的他,我再次追问:“你当时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从极力忍耐的五官中,挤出一个字——美。当我听到这个字的时候,有些许的情绪。但在内心又暗暗告诫自己,虽然不愿听到,确实是心声。那就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美?哪里美?给人家的裤子弄脏了很美?给人家清洗裤子很美?还是因为一颗口香糖和别人起冲突,再让老师批评批评很美?”黄同学陷入沉思,不再偷笑。偷笑之下,还对老师又一丝敬畏,内心还有些许是非的标准。于是,引导其意识到自己内在思维中美的定义。“你刚刚说的美,是真正的美吗?你的行为一点都不美。那只能叫好笑,你认为的好玩。”

      于是,面对班级内部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个人行为习惯有些偏离的现象,我们共同进行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主题讨论。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外的整洁着装、语言文明、行为得体等,内在的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等。而以破坏别人的利益为乐,以影响群体的方向为荣的行为都不是美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形象造成影响,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阻碍。

      作为旁听的黄同学,渐渐从我们讨论的欢笑声中严肃了起来,在我们的感谢声中低下了头。发自内心感谢黄同学给我们创造的教育契机,让我们有机会一起来探讨美与丑,一起来建立内在正确的认真模式。相信,内在应激模式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转变。

      这不,下午一位同学趁着捡掉落在地上的笔的功夫,一路摇摆,让笔在空中旋转跳跃,引得周围几位同学不禁抬头欣赏。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需要得到同伴的关注,但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博取别人的眼球,这很重要。“你影响到了班级的秩序,这样合适吗?”因为有了班会做铺垫,李同学迅速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悄然入座。改变内在的认知模式,继而改变外在的行为模式,建立良性循环。从而通过外在的评价,强化其行为直至形成习惯,最终性格,陪伴终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