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专题心血管健康

轻松看懂体检心电图,再也不用担心被吓着了

2018-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好朋友心电图机

据体检心电图报告显示,40%—60%的人有窦性心率不齐,尤其是青年人,5%—15%的人存在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压低的发作率辨别到达15%—23%和10%—30%。

我们的心电图报告上经常看到以下词汇: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

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

ST-T异常

......

这么多专业的名词,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我们这些外行人不免心情忐忑不安,总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那么,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呢?跟好朋友心电图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非窦性才是有问题的。

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到“窦性”两个字,就心慌害怕,很担心是得了什么病。

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窦性心律?

人们正常的心脏搏动来源于心脏右心房上一个叫‘窦房结’的特殊小结节,从这里启动的正常心跳都称‘窦性心律’。

也就是说,“窦性”是正常的,非“窦性”才是有问题的。

二.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电图报告上最常见的描述之一,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

窦性心律不齐说明窦房结受迷走神经的影响比较大,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一般情况下,这种生理性的改变没有临床意义,所以不必放在心上。

既然没意义,医生为何要写在报告里?难道是为了吓人?

当然不是。其实,窦性心律不齐确实是一种异常,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虽然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对它进行特殊处理的。

轻度的心律失常,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则会对生命产生威胁,比如:病窦综合征、房颤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要慌,先由医生判断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

生理性的大可放心,通过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减压、改善睡眠等,就能改善。

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

三. 早搏

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简称早搏。

早搏在健康人中也有相当比例,且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步添加。约90%的老年人可呈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发早搏。

发现早搏后,一般很难自行判断性质,应去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

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测,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还要做运动平板试验。

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则不需要治疗。

如果不是疾病引发的,而是情绪激动、紧张、疲劳等导致的早搏,只需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就行。

四.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激动传导过程中,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从窦房结出来后,在传导进程中遇到了阻碍。

报告假如呈现类似结果,那究竟有没有生病呢,我们可以做些简单的判别。

首先,觉得平常心脏有没有不适感,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呈现头晕、眼花、疲惫有力等供血缺乏症状,就要考虑病理性;

其次,若传导阻滞只呈现在夜间睡眠时,活动后传导阻滞消失,多属生理性,尤其是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者,如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而假如状况呈现于白天,活动后不改善甚至加重,需考虑病理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中甚为多见,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五. ST-T异常

心电图ST段改变一般包括ST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

关于ST段一般只讨论压低,也称ST下降。

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ST斜上型压低、斜下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

目前,公认ST段压低程度以0.5毫米为界限。

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0.5毫米,往往被看作多数具有病理性意义,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ST-T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病,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

虽然ST-T改变是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但具体情况还得做进一步的诊断才能确定。

ST—T改变本身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影响ST-T改变的疾病与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此外,正常人中有ST段异常的约占10—30%,T波改变者约占15—20%,尤以女性、特别是中青年女性更为多见。

因此,单纯的ST-T波改变并没有具体意义,必须结合临床情况作进一步的诊断。

当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时,不应认为自己就是患上了冠心病,而应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现在懂了吗?心电图专业术语,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好朋友,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