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毕业,一线城市生存这么难,二线城市送钱送户口,要去吗?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每逢节假日到来的时候,总有些无法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在考虑要不要换个城市发展。
毕竟,大城市机会固然很多,但生存及房价压力着实太大;
三四线城市机会太少,又担心荒废了自己的前途。
于是,二线城市似乎成为了居中选项。
更何况,为了招揽人才,这些城市的“抢人”也是认真的。
截取部分图片,请随意感受下~
一、
咨询者小林(化名)有些悔不当初。
原来,小林是今年7月份就业的985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很多同学一样,毕业后的小林选择去了某一线城市。
而小林从事的岗位,就是时下较为火热的互联网文案策划。
按照小林的说法,在金光闪闪的“互联网行业”背后,是异于常人的加班。
圈内人经常这样形容互联网文案这个职业:拿着8小时工资,干着18个小时的事情。
在小林入职还不到一个月,就领教了这个职业的“摧残”。
某天,小林他们赶上公司产品launch,老板头一天晚上和文案组的人员说:“明天就是产品launch了,你们文案组辛苦下,今晚做好通宵的准备啊。”
于是,文案组的人当天晚上争分夺秒拼命写稿,一直写到夜里两三点,反复修改了不下于十遍。
小林渐渐发现,原来熬夜写稿是互联网文案的家常便饭。
在小林原来的设想里,文案不过就是写写产品宣传类文字,似乎拼的是作文功底;但做了才知道,作文什么的真的不是关键,核心在于对产品市场定位的把握、对用户群体的了解、还要清楚文案投放之后想要达成的效果,等等。
与此同时,业界流传着一句话,文案加设计,加班好搭档。
换句话说,做文案的,还要和设计、运营等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至少你要懂对方在说什么,例如UI、AI、TOC,seo、kol、UGC、H5等等。
作为专业文案人员,你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否则很容易在部门交流时呆若木鸡、不知所云。
如此巨大的投入和付出,只换来一个月7k不到的薪资。
“晓璃老师,我开始动摇了,你说一线城市生存压力这么大,年后我要不要去二线城市呢?听说很多都有不错的补贴及落户政策?”小林充满疑惑地问我。
二、
我没有正面回答小林的问题,而是和她说了三点颇为扎心的事实。
1、每个人身上的优势分两种,一是显性优势,二是隐性优势。
所谓“显性优势”,是指肉眼可见的、公开的、可以检验到的信息,例如外貌、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你工作过的单位,等等;
所谓“隐性优势”,是指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不太好验证的信息,例如你的人品、专业能力、敬业程度,等等。
凡是有过找工作经历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用人单位的HR在录用一个人的时候,多半看“显性优势”指标,例如,学历、专业背景、工作过的单位等。
因为这些指标,都属于“显性优势”。
要知道,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里,面试技巧可以学、应对如流的面试经验更是“烂大街”,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去衡量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最为直接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些“显性优势”指标。
在招聘单位的HR看来,985类高校毕业意味着——
你的智商处于中上等水平、你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及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品质,例如坚韧。
要知道,缺乏上述的任何一种能力或者某项能力不达标,你可能无法考上这样的高校。
所以第一个较为扎心的事实就是,高校除了培养人才的功能之外,还附带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叫做“筛选人才”。
也就是说,你就读于哪所大学,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你未来的职业起跑线。
2、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请把“隐性优势”变成“显性优势”。
我们拿市场上二手房交易为例。
比如你现在手里的钱买新建的新房不够,只能买二手房。
如果你直接找个人交易,你很容易上当,因为你看到的无非是房子的外观及内部装修风格,你能通过房产证得知这栋房子的建造时间,但是这栋房子目前在市场上的“公允价格”究竟值多少钱,以及房产证本身是否有问题——
这些信息只有之前的户主最清楚,而这些信息是对方不太可能告诉你的。
卖方想的是,这栋房子卖的钱越多越好。
这个时候,除非你就是房产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里面的信息了如指掌,否则,对一般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房屋中介公司达成交易,这里的中介公司起到的作用,包括帮你筛选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市场公允价。
同理,你要想证明自己在某方面确实具有优势,而这些是别人不知道的,你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它们变成可见的成果,例如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曾经获得的项目成果,等等,才能让你在市场上具备谈判的筹码,为自己赢得一份较为匹配的薪资水平。
3、不要一言不合就放弃,当心沦为“廉价劳动力”。
现实中,有人职场发展就比较顺畅,身价和时间成正比;
有人职场发展却频频受阻,身价和时间成反比。
为什么?
这里面的原因不一而足,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如果每份工作你都无法坚持两年以上,用人单位有理由怀疑,你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大意是经济学家建立过一个“次品劳动力”模型,原理大约是:在一家公司,最容易跳槽的是两类人,一类是能力强的人,一类是能力差的人。
站在用人单位角度考虑,HR无法衡量眼前的应聘者前一份工作到底是因为能力强跳槽,还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跳槽?
这个时候,HR往往会假设最糟糕的情况,才能防止公司利益受损。
这就好比,你打算买台二手电脑,你无法判断这台二手电脑到底是性能出了问题,还只是外观有些老旧,这个时候,你会假设最坏的可能,就是性能本身存在瑕疵——
在此基础上,你通过讨价还价,划到一个你觉得差不多的价格,才能将自己未来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所以通常说来,如果你的过往职业经历较为凌乱,且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都不满两年,面试你的HR会自动把你归为“瑕疵人才”序列,除非单位实在招不到合适的人,否则一般不会录用你。
也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假如单位真的录用了频繁跳槽的你,那么很可能,它自身的实力可能也就那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又如何指望理想的职业发展呢?
要知道,真正的职场高手懂得“待价而沽”。
——他们懂得谨慎选择,然后养精蓄锐,在本职工作中做出可见的成果,积极参加行业内的评比,发表相关论文等等,让自己的“隐性优势”变成“显性优势”,在跳槽之前就上升到一个不错的职位及薪资水平,有了这样的身价基础,自然越来越“值钱”。
而很多人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在选择时过于草率,做一份工作稍微不如己意就盲目跳槽,结果变成人才市场上的“瑕疵人才”,结果越跳越糟,最终沦为“廉价劳动力”,当年纪渐长,很多显性优势渐渐消失,导致身价暴跌,一旦出现任何变故,很容易被归为“裁员名单”之列。
三、
对小林而言,这份不错的职业起步得益于她985高校毕业的光环,如果她转战二线城市,而这份不满半年的一线城市某名企工作经历,或许会给小林带来不错的就业机会,然后呢?
如果小林还不满意,是否需要继续跳槽?
如果继续跳槽,后面的用人单位会对小林做出怎样的假设呢?
又会对小林未来的职场发展及身价起到怎样的影响呢?
......
经过前面的分析,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对于小林放弃一线工作机会转战二线城市的计划,我向她提示了相关职业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局面。
我提醒她,即便要转,也要综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去二线城市相关行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量,还要考虑今后遇到类似的职场问题,又该如何应对,等等。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