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明明相爱时那么热烈,为什么爱着爱着就不爱了呢?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34人  bd08b1ac2835

01 从宠爱到敷衍,再到破碎

小丽和男朋友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经常腻歪在一起。

无论什么要求,男朋友都会尽量满足她。

失眠了,男朋友二话不说一个微信视频或电话就call过来,陪小丽聊天。

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来形容都不为过。

但随着时间线的延长,小丽慢慢觉得男朋友不像以前爱自己。

晚上失眠了,希望男朋友陪她聊天,男朋友一开始还会随她要求陪着。

到后面,开始敷衍甚至抱怨。

慢慢的,两人的争吵也越来越多,指责与抱怨不断充斥在两人之间。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在一次争吵中,小丽忍无可忍地质疑对方是不是变了心。

两人的感情也到了破碎的边缘。

类似的故事,在无数的情侣身上,重复上演。

为什么爱着爱着,就感觉对方不爱自己了?

02 爱的4种角色,你们处于哪种?

在两性关系中,有4种我们所熟悉的角色,不断在我们身上轮番附身。

1 父母的角色

不断向对方提出各种要求,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便进行指责和批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希望对方乖乖听自己话。

一段感情激情褪去时,双方会开始关注到对方的缺点,甚至放大。

你看别人男朋友!你看别人女朋友!

你就不能为了我改改?你这点让我完全无法忍受!

就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样,将自己所需要的,所憧憬的,不断套到对方身上。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你这样不行,你必须怎么怎么样!

不断要求对方听自己的,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养成游戏。

相处久了,双方也会互相尝试将对方养成自己希冀的样子。

2 孩子的角色

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期望受到无尽的关怀和宠爱。

当自己想要的没有得到满足时,并会发脾气,甚至无理取闹。

小丽在有情感需求的时候,并会不分时候的向男朋友提出期望。

不管对方是否身心疲惫,反正我睡不着,你就得陪我。

就像小孩子要买零食和玩具一样,我要买,我就要买!

你都买了好多一样的了,玩一下就扔一边。

不行,我就要买,呜呜~

不断的期望能够获得需求上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被爱,否则就会打闹、纠缠甚至怀疑。

你连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我,你是不是根本不爱我了?

这就是你送的礼物?你压根就没想过我要什么!

只考虑自己的无条件索取和期望,在情侣身上以各种版本演绎着。

3 情人的角色

互相体贴关怀,充满着浪漫色彩与感官上的欢愉。

在热恋的情侣身上,情人角色是最明显的。

小丽与男朋友刚在一起时,两人都以情人的角色如胶似漆的痴缠着。

我爱现在的你,明天的我会更加爱明天的你。

我永远只爱你一个人,想陪你白头偕老。

捧上一束玫瑰花,悄然出现在对方面前,拥抱并热吻着。

温情的表白,相处时的如胶似漆,经常出现的宠溺与小浪漫。

这是许多人幻想着的爱情,希望犹如誓言般真的生生世世。

但我们毕竟离不开生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两人的世界终究不只有两人,许许多多的因素会不断冲击考验着每个人的感情。

4 朋友的角色

我们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

互相聊着各自的兴趣爱好,互相分享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

情绪低落时,会理解般的安慰对方;遭遇困难时,会给予对方帮助并鼓励对方。

有时,会肩并肩的坐在一起,憧憬着各自的梦想。

宅家里干嘛?走,我有个好去处,很好玩的。

不就是分手了吗?那渣男早就该干掉,没事,姐罩你,逛逛去。

加油,你一定能做到,有什么困难直接说,不要客气。

在平等的立场,互相尊重和理解着彼此,又拥有互不干预的私人独立空间。

03 认清重心,在沟通的基础上互相理解

父母、孩子、情人和朋友,4种角色的代入,拼凑了无数情侣之间的相处方式。

在一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两性关系中,往往朋友身份的比重最大,其次则是情侣。

而父母与孩子的比重都是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资商师克里斯多福·孟,在畅销书《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一书中提到:

一段亲密的灵魂关系会经历月晕 > 幻灭 > 内省 > 启示,4个阶段。

沉浸在对方朦胧的美好憧憬中,到激情褪去,幻想破灭,不断想办法把对方改造成幻想着的样子。

但对方不是你的玩偶,抗拒、敷衍、争吵也会随之而来。

许多的情侣最终都在“幻灭”阶段,分道扬镳。

而能持久走下去的情侣,在“幻灭”的边缘,都能适时“内省”,互相沟通与理解,并自我反省,一起努力磨合出旁人眼中的“夫妻相”。

小丽与男朋友就处于“幻灭”的边缘。

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不断在两人身上附体,朋友与情人的角色却渐行渐远。

只有要求、批评、抱怨与索取,没有沟通、理解、尊重与关怀。

如果没有适时内省,那分手并成了他们的唯一结局,就像很多走不长久的情侣一样。

爱着爱着就感觉不爱了,曾经的誓言与关怀都像是镜花水月一般逝去。

对于朋友,我们都能耐心和对方沟通,尝试理解对方。

为什么对于相爱的另一半,却无法做到像朋友一样呢?

减少父母与孩子的比重,提高朋友和情人的比重。

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彼此的灵魂上搭起一座亲密的桥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