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阿福花科,萱草属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79人
植物分类图像库
原划为百合科,萱草属。
学名:Hemerocallis fulva (Linn.) Linn;
别名:忘萱草、鹿葱、川草花、忘郁、丹棘。

萱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魏风》中就有记载。

《花镜》中还首记载了重瓣首草,并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
由于长期的栽培,萱草的类型极多,如叶的宽窄、质地,花的色泽,花被管的长短,花被裂片的宽窄等变异很大,不易划分,加上各地常有栽培后逸为野生的,分布区也难于判断。

李时珍早就注意到,在不同土质上栽培的萱草,花的质地,色泽的深浅和花期的长短是有变化的。
萱草的主要特征是:
多年生草本。根近肉质,中下部常纺锤状。叶条形,长40-80厘米,宽1.3-3.5厘米。

花葶粗壮,高0.6-1米;圆锥花序具6-12朵花或更多,苞片卵状披针形。


花桔红或桔黄色,无香味;花梗短,花被长7-12厘米,下部2-3厘米合生成花被管。外轮花被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宽1.2-1.8厘米,具平行脉,内轮裂片长圆形,下部有A形彩斑,宽达2.5厘米,具分枝脉,边缘波状皱褶,盛开时裂片反曲;雄蕊伸出,上弯,比花被裂片短;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

根据花被管的长短和花的色泽等特征,本种还被详细地划分为许多变种、变型和品种。

最常见的是:花桔黄色;花被管较粗短,长2-3厘米;内花被裂片宽2-3厘米。
蒴果长圆形。

花果期5-7月。


全国各地常见栽培,秦岭以南各省区有野生的。
(摘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