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试题题型答题技巧大集合
摘要:在这临近高考考试之际,文都高考网老师为考生们带来高考语文试题题型答题技巧大集合,非常实用哦!
高考语文试题题型答题技巧大集合:高考试卷一般有四个题,第1、2、3题为内容题,第4题为探究题 。
1、双选题,同小说双选题一样,从略。
2、(内容题)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1)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2)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A照应标题(开篇点题);B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C埋下伏笔;D设置悬念;E为下文(中心)作铺垫;F总领下文;
[2]文中句:A前后照应;B承上启下(过渡);C总结上文;开启下文;D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句:A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B卒章显志,揭示中心;C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3、( 内容题)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注意重视语段。答题模式同小说的思路题。
4、“哪些方面”类题目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之一——表现人物的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时间、空间、逻辑,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方式,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思考的角度,从而寻求到题目的答案。
有寻求答案的蛛丝马迹二一——重视文章结构层次(意义段落)和段落层次。如以下几种:
(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
(2)一个段落中,各层的层意就是答案。
(3)一个段落中,相同结构的句子就是答案。
(4)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就是答案。
(5)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就是答案。
为什么以上所列会成为答案呢?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从形式上看恰好与并列的“哪些”吻合。
5、传主形象的塑造(也是传主形象特点的答案源)
(1)事件以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特点。
(2)细节及人物的其他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来刻画人物形象。
(3)社会环境突出人物形象。
(4)其他人的衬托。
(5)物的象征。
6、传主的形象(基本同小说中人物形象题。这里从略)
7、全文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1)材料处理上的详略,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浓墨重彩,详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参考第5类题型——传主形象的塑造)
(3)引用资料、人物原话或者诗词。
[1]引用资料,更好突出人物特点,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更具有真实性,评价客观公正。
[2]引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形象;使传记作品古朴文雅。
[3]引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作品更生动可读;映衬或者烘托人物形象。
[4]引传主原话(书信、日记等中的文字),应证作者观点;增强传记真实感人的力量。
(4)点面结合。面(传主经历、主要事迹)的真实与点(细节等)的艺术化处理。
8、人物成功或者失败(更多先限定了某一领域)的原因
(1)目标、志向、兴趣;
(2)计划与落实;
(3)方法与途径;
(4)决心与毅力;
(5)勤奋与刻苦;
(6)团队、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这一点是外部环境因素)
(7)有心人,善于抓住机会。
9、探究题
(1)主要提问方向: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基本方法:
[1]阅读全文,把握文本内容
抓住传主的经历,可从时间、事件上把握,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思想、情感、贡献等。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探究文本的深层意韵、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才能探究文本的疑点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要弄清楚是对文本文体特征的个性化、创造性解读,还是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探究或个性化解读,避免只结合文本而忽略联系生活的要求。
[3]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依据。
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文本的,由文本出发而延伸的,因此,解答探究问题也不能耐脱离文本,应该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
[4]联系已知,阐述个人见解。
探究往往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或掌握的生活知识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解答时需要联系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5]中肯公允,客观准确作答。
探究试题,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在解答时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或非,都要中肯、公允、客观。其次,要注意准确的用语,不可出现错误的语句。
(3)答题基本模式
[1]立场、观点,明确表态,并将自己认可的观点陈述出来。
[2]回到文本中去分析。(仅仅限于文本的探究,这一步要分几个角度来探究。)
[3]结合现实或者自身实际,作分析。(如果不要求联系现实与自身则不做这一步)
[4]总结回应,强调观点,或者得到启示。
●注意内容(人物经历即主要事迹、人物形象)、主题、艺术手法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北京2019年高考外语口试时间与地点,想了解更多高考语文试题相关内容的考生请关注文都高考网高考考试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