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开发移动开发iOS开发

移动开发的寒冬期?教你如何破冰而出!

2017-09-09  本文已影响160人  梦想编程家小枫

大家好,好像有那么几天没写文章了,主要是这几天一直很忙,没什么时间静下心来写。

虽说好几天没写技术文章了,但是这一篇文章我还是不打算写技术文,因为我觉得本篇文章要比一篇单纯的技术文章更有价值。平时不管是在公众号、QQ群、还是博客里,我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以技术类的居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有大量的朋友都在问我一些就业、成长、选择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是我逐个回答太耗时间,二是我随口回答的内容难免考虑不周,因此我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一下当今的移动互联网行情,以及解答很多人心中所存在的疑惑。

当然,既然说的是移动互联网,那就不仅仅是iOS的问题了,Android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所以做Android开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这是我的一个交流群65九一702二八,不管是小白还是大牛,都欢迎入驻,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这两年再也不像14,15年了,移动开发可以说是进入了寒冬期,那么进入寒冬期的标志是什么呢?其实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工作不那么好找了。当然,这个现象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一天天的累积,慢慢出现的。

我有一个同事,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准备跳槽,面试了好几家公司,结果发现一家不如一家,最后无奈就还是呆在了原来的公司。其实按理说来,年初应该是最容易找工作的时候,但是他却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我就察觉到有一丝凛冬将至的迹象。

现在让我再翻一翻这过去一整年的科技新闻,我才发现原来市场时时刻刻都在释放着移动行业不景气的信号。其实最初的导火索我觉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出现了,14、15年可以说是O2O疯狂扩张的时间,滴滴、饿了么等O2O公司估值都是几十几百亿美元级别的,于是一大堆的创业公司也跟着跳进了这片蓝海里,每家公司都幻想着成为下一个独角兽。那个时候真是什么行业都想和O2O扯上点关系,汽车保养有O2O,家政服务有O2O,甚至连考驾照都有O2O。但是O2O行业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烧钱,像国外的O2O先驱Uber都已经烧了几百亿美元了,而国内如滴滴、饿了么等企业也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可以烧得起。但并不是每个创业公司都可以像滴滴这样财大气粗的,盲目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发现烧不起,不烧钱产品又没什么起色,投资人看不到前景之后也就不再继续跟投,最后就导致了O2O行业大量企业的倒闭。

近千家O2O企业倒闭,而O2O企业当然全部都是属于移动互联网行业了,这对市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因此我认为这是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寒冬最初的导火索。

很简单,最直接的影响当然就是工作不好找了。其实这个现象很好理解,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刚才说了,在前两年的时候有一大堆的创业公司都步入了O2O这个行业当中,而O2O主打的就是移动产品,那得需要大量的移动开发人才呀,于是那个时候Android和iOS程序员都是供不应求,找份工作轻轻松松。

这里我要再单独提一下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整个IT行业就业的风向标。因为培训机构也没有什么产品,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让学生顺利就业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培训机构会永远把眼光放在那些最热门的开发岗位上面。那么前两年,Android和iOS毫无疑问就是培训机构最炙手可热的课程了,因为太好找工作了。那段时期,培训机构也是向市场上输送了不少移动开发人才。

不管是通过自学也好,还是通过培训机构入行也好,总之市场需要这么多的移动开发人才,于是也就出现了这么多的移动开发人才。但是,本来可能还算是平衡的供求关系偏偏又被O2O公司倒闭潮给打破了,大量移动开发人员失业,造成的现象是什么?就是可能很多人需要争抢同一个岗位,那么工作自然也就不好找了。

我觉得任何一个过度热门技术,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度饱和的阶段,而Android和iOS在就是属于典型的过度热门技术。其实Android倒还好,因为它有着Java语言的底蕴,而Java本身就很热门,但是iOS所使用的 Objective-C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了彩票头奖的爆发户。要知道,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编程语言,到最高时排进过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前五名,如果这还不叫过度热门那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名词了。

还要坚守移动开发么?

很多的小伙伴问我,在这个行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新的技术,好焦虑呀,到底该学什么?14年移动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泡沫,随便一个培训机构培训几个月出来的在北上广都是8k起,现在感觉移动开发工程师供应需求方都要饱和了。招聘公司每天简历都要收到上百封,很多移动开发面试都接不到电话。该怎么办?要学习大数据吗?要学习后台吗?在校的准程序员们学习android,iOS还合适吗?现在移动端不景气,是不是要学习新的语言,逃离移动端技术?

寒冬生存法则之一:如果你这里不是很冷,在你具备足够的觅食技术之前,千万别去外面自找苦吃。

冬天可不是闹儿戏的,如果你因为一点小情绪,想着去外面走走见见世面,那要小心,一是你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二是新公司可能玩完的几率比现在更大。很多时候,特别是刚工作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可能会对公司产生很多猜测和想法,从而产生抱怨,其实我们这些老年人为什么愿意呆在这个公司?因为我们见过太多,大部分公司都是表里不一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有,别人看着大搜车团队好的不行,其实面试的时候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会立马制止,我说不要对口口相传的事情百分之百的信任,我们有缺点,也有困难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要学会不抱怨,而是去解决你所看到的问题,即使最后可能没有结果,但是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在你拥有足够高的技术能力之前,不要轻易跳槽!

寒冬生存法则之二:休养生息,厚积薄发。

在这种冬天,优秀的人越发抢手,而不优秀的人则越发没人愿意请你。

所以,如果你还安稳着,不要跟着这个寒冬的气息昏昏欲睡,打起精神来,说不定哪天被淘汰的就是你,这种时候更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提高竞争力。

而对于刚入行就被坑了的初学者,不要气馁,打好基础,跟紧前端发展潮流,多参与社区讨论开源项目,其实寒冬跟我们程序员并没有什么鸟关系(如果工资和工作不受影响的话)。

在这里说下应该关注哪些技术以及如何学习吧

这些问题,每天都会有人在群里议论,也会有人经常在群里求工作职位坑。那么我的看法是不要纠结学什么,先学了再说,与其抓住变量(新的技术手段)还不如好好学习,我特别喜欢《暗时间》的一段重视知识的本质:对于程序员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程序员行业的知识芜杂海量,而且总是在增长变化。很多人感叹跟不上新技术。应对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抓住不变量。

底层知识永远都不过时。算法数据结构永远都不过时。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永远都不过时。良好的编码习惯永远都不过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都不过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永远都不过时。你大脑的思维方式永远都不过时。

我在刚入行时,一直在追逐最新最热的技术,几年过去了,才发现在,新的知识永远在增长,感觉自己很无力,有一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Google的面试问题类型,我惊讶的是在面试题中没有最新的技术,甚至不是在某一种语言下的知识,而是通用的知识,算法数据结构,设计理论,编码规范,那时我懂了,想起刚出来的时候去一些公司面试被问到算法,一脸懵逼,并且还理直气壮和面试官说“开发用到算法的地方不多呀,记不住也很正常。”,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想法真是给自己找借口,因为算法本身比调用API要难,你连难的东西都学好了,还学不会简单的API调用吗?本质上面试官是想看看你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

如果学好底层不变量,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 AI 学习起来都是事半功倍,你以为你没有基础就能学好大数据,云计算,AI?我们不要拘泥于某一门语言而是先修炼好内功,你的在这门语言的造诣是否高深,最终还是由你的内功深厚程度来决定的。

应该如何学习?

我们知道该学习什么了,那么如何学习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阅读大量的信息(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知乎、CSDN、掘金 .....),阅读过后总感觉自己学习到了很多新知,但是一周过后我们能说出来的收获又有多少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塞内加的《论生命之短暂》中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出海遇到狂风暴雨,被变换肆虐的风吹得团团转,你可能会觉得他航行了很远。其实航行得并不远,只是浮沉动荡的时间长而已。”,没错如今的知识就像出海时遇到的狂风暴雨,我们只是被吹的原地团团转而已,并没有在知识的海洋航行很远。

以终为始先定一个目标,比如学完后写一篇教程,然后去学习,这样更加有动力,有意思的刻意练习,更为有效。知识经过整理,才更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只是才更容易记忆。你想想所谓的高手是不是本质上就是在遇到对应问题场景的时候,能够快速调起自己的脑海中的解决方案,并且成功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怎么样更容易坚持学习?

《暗时间》中提到过这样的一个方法给自己设立一个进度条。

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整个的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如果不幸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产生“这事什么时候才能完呢?”的疑惑,没有分而治之,你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就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免得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

当你已经能够坚持下来持续的学习了,那么最后我建议你把你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其他人,为什么?请看下面。

为何分享?

我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以下是我的分享经历。

14年写博客

15年录制教学视频

16年写开源项目

17年做直播、公众号

从最开始的写文章(只需要写),到录视频(先写好讲稿,然后开始讲,要注意声音节奏),再到直播(直接面对听众)。通过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使得自己快速的成长。

以下是我在分享得到的好处:

没写文章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厉害啥都懂,但是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这其实就是对这个知识理解的不过透彻,从而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

每个人都是从不懂到懂,写出好的文章可以帮助他人理解这个知识点,助人为乐。

当你的文章得到曝光之后,会有更厉害的人指出你文章的错误,从而获取反馈提升自己。

一个人的能力边界很小,认识更多人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组织齐心合力把分享做的更好。

更多的面试机会,让你的简历众不同,上面说了每天简历这么多,你要是有自己的博客你就更容易被选出来。

本来一开始只是想分析分析今年移动互联网寒冬的形势,没想到一扯起来扯出了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也感谢大家有耐心看到最后吧。希望冬天不会持续太久,至少季节上的冬天不会,等过段时间之后形势也许会好上很多,也预祝大家将来都能找到或者换一份更加理想的工作。如果大家觉得小编写的不错,可以点一波关注跟收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