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读后思考
2021*3*24
前段时间阅读完 东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鱼之家 这本小说,触动很大。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日本的小女孩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小女孩在游水的过程中发生溺水事故,被送去医院,成了一个有可能已经脑死亡的人。她是不是脑死亡?是不是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而死亡?没有人知道。他的妈妈熏子悲痛欲绝,一直坚持照顾她,并且使用人工呼吸器带动呼吸。她渐渐长高,甚至会微笑,血压也很稳定。直到几年后,穗慧在梦里和熏子妈妈道别后,熏子和昌给她做脑死亡判定,判定结果显示她脑死亡,把她的器官捐献。
穗慧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周围的人们却对她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妈妈甚至亲自推着轮椅带她去参加学校的典礼,招来了众人的耻笑。 女孩的爷爷不能确定孙女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亡?女孩的爸爸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复活,甚至使用机器和重要的核心技术去帮助她恢复身体。 时间一长,女孩的阿姨心里已经下意识觉得她没什么希望复活,却为了配合姐姐,照顾姐姐的情绪和意愿,配合演戏。妈妈熏子为了照顾她,放弃了离婚念头。
这个故事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已经死亡?以脑死亡作为判断依据,还是以心脏停止跳动作为判断的依据?仅仅为了移植器官,所以就出台法律界限去判定一个人已经脑死亡吗?这符合道德伦理吗?我认为不能判定一个人的死亡,像熏子一样,就算看着穗慧撑下去,说不定她会恢复从前的天真烂漫,活波可爱呢?这绝不是只让大人舒心的自私自利,而是我们真的无法给一个人下达死亡的通牒。
近藤说,
“如果是以脑死亡作为判断基础的话,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和谜团,极其复杂。
脑死亡判定上说是脑死亡,但其实大脑还残留着一部分功能。脑死亡的定义是大脑全部功能停止,判断标准是确认上述定义,但那只不过是原则罢了。因为对于大脑,我们并非全知全解,在哪里藏着什么功能?还完全不了解,既然如此,那么要怎么确认全部功能停止呢?
而脑死亡这个词就是为了器官移植和制造出来的。法律公布脑死亡判定标准,将复合标准的状态称为脑死亡,确切地说,这是不是等于全部功能停止是不清楚的。所以也有人说判断标准错了。那些反对脑死亡等同于人类死亡的人,意见也大致如此。
但是这里法律并没有给人的死亡下定义,而只是给器官移植提供一个做出决定的界限。但对于想推进器官移植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更想用死亡这个词语。
我们不应该在这种哲学问题上太过纠结,人究竟怎样才算作死亡呢?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够捐献器官,但从活人身上摘除器官,这种做法是很难得到法律认可的。所以首先就得提出这个人已经死亡了。”
从他的观点可以知道,为了迎合器官移植,法律给人下达了脑死亡判定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可以判定一个人的死亡。如果死者的亲人决定移植死者的器官的话,得做两次脑死亡判定,第二次决定了脑死亡时,那就等于放弃了‘死者’的生命。谁知道那个一动不动的病人究竟有没有奇迹发生,神奇地醒来。毕竟生命本就是一个奇迹的存在。
就留给法律来决定小女孩的死亡吧!就像熏子所说的一样。所有人都没有权利决定女孩的死亡。她把刀举向女儿胸膛,叫来警察。警察却无法确定这一刀下去,熏子能不能成为杀人犯。长期躺着一动不动的女孩,固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却被熏子带去参加学校典礼。社会舆论压下来,生人恼羞成怒,熏子几乎崩溃。
但法律也是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脑死亡的。
问问自己的良心才是最重要的,捐献器官,放弃最开始的判定脑死亡其实并不重要。
全家人都知道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心希望那个小女孩穗慧活着,能够醒过来。如果真的无力为天,那也强求不来,顺其自然,让她不枉此生,捐献器官救助其他孩子吧!
熏子和昌最后坚定地做了这件事情。
书中没有明确给出,书本开头抛出的问题的答案,但纵观全书,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沉睡的人鱼之家》一书,除了揭露以上的一个社会问题外,还有一大亮点,熏子夫妇由刚开始的感情破裂,共同照顾穗慧,全家人尽最大努力照顾穗慧,最后和好团圆。这个温情的故事非常感人,可读性强。期间的争吵,辩论,忍让,生活烟火的点点滴滴,情节有张力,松紧有度。
而阖家团圆,也是穗慧变相地为父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书中的词语简洁,形容贴切,读起来很有韵味。
本该是一个沉重的病人故事,展现的却也是一个温馨融洽的家庭故事。
闲来真的要再读一次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