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勿以标签论英雄

2016-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易水绘心

当了十几年学生,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臭毛病。“标签论英雄”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学生时代给我们惯下的坏思维习惯,在我们身上作威作福多年。我们可能浑然不觉,但言谈举止,多少都会受到这种思维的诅咒。

还记得曾经折磨我们的语文阅读理解吗?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只能表达李白愉快的心情。你别管李白当时高不高兴,反正答案只有一种。只要看起来像是对,就是满分;不下判断,就得不到分。

鲁迅的文章,只能是抨击和讽刺。你觉得树人先生偶尔也想表达点别的?那不行,不写抨击和讽刺不得分。

这种标准答案的训练,让我们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无论是事情简单或复杂,我们都必须做出一个判断,贴一个标签。标签一贴,一了百了,不会再去多想分毫。

比如:

他考上了清华,一定很厉害;

他读博士都秃顶了,读博一定很可怕;

这个人这么丑居然演主角,一定和导演有一腿;

飘飘的这篇文章居然这么多赞,一定是恶意营销。

我们渐渐对事情失去了分析的能力,从此不再搞清原委,理清逻辑。

而当我们遇到无法立刻做出判断的事情时,这种思维就开始让我们痛苦万分:

我该不该读研啊?你直接说该不该读,别说没用的;

我现在转行值不值啊?你就说值不值,别说没用的;

材料专业好不好?你就说好不好,别说没用的;

你不想回答直说,别老答非所问,尽扯没用的。

不可否认,这种标签英雄论也曾为我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面对一篇内涵丰富的文章,我们只需要记住鲁迅都是抨击的,史铁生都是自强的,便可以轻易得分。这种简单的认知方式极大压缩了脑力成本,节约了时间。

“不管我的判断是否全面,反正这事给我的大致印象就这样。”对事物的判定和归档,还能满足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控制感。

但是现在,这种思维也在给我们制造着众多阻碍:

大家都说你学习好,所以你偶尔失误考差一次,就会被指责;

大家都说女司机开车技术差,所以发生事故,一定是女司机有错;

你被老师判断为差生,那么你突然的认真学习反而会招来议论;

还有那些“河南人品质不好,福建人普通话不好”等毫无道理的地域黑,让多少来自这些地方的同学受尽委屈。

是的,这种思维造成的刻板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所以,勿以标签论英雄。

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我们每一次严谨的思考,都能突破一点这道思维的壁垒,为我们的认知添一些理性的成分。

如果非要做出判断,那么慎重一些吧,每一次慎重的评价,都能为世界减少一分伤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