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

2023-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儿_7053

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准备一份读书交流稿。虽然一直都有读书,然而,却没有真正参与过交流。说实话,压力有点大,因为,有些话,总感觉自己不会说。

领导帮忙选的方向是坚持读书。的确是啊,一直在做,每一次成长都与书为伴。

记得参加工作前,在一个培训机构工作,每天下午一点上班,那时我会看看教材,看看参考书,没有真正的教参,只有教材全解之类的书。一起工作的同事总会说,就小学那点东西,有什么可看的?那时,只是觉得不能对不起孩子们交的那一份补课费。

八九个月后,我在招聘老师中脱颖而出,正式作为一名教师迈进了一所农村小学——山神庙九年一贯制学校。走上讲台,35名学生在教师里等着我用知识去帮助他们成长,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于是,我会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不过回忆起来,那时的备课主要以被课件为主。s版语文教参上偶尔会有一个例子,但是不能和教参完全一样的要求也让我彻底放弃了教参,备课时先看教材,再看课件,到网上寻找更合适的课件,然后调整。可是讲着讲着就会讲多,讲深,讲难。

记得那时领导评课总是说,适合当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的确是啊,实习期确实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是高中语文,然而,我走进了小学。

那时,陪伴我的是诗词楹联和经典诵读。

经典是跟着家人开始学起的,从句读大学到句读论语,一路坚持着。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郎老师拉进了一个诗词群,那时并不了解这个诗词群的厉害之处,现在想想没能坚持都有些悔之晚矣。

那时还没盛行微信呢,都是qq 群聊,小渔村网校和中华诗词网校,群里经常有老师分享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从唐诗宋词到楹联评论等等。

说实话,那时还有些贪玩,有时候看不了多长时间的资料就放弃了。当时积攒了许多诗词学习资料,不过,终因自己才疏学浅难成诗,难完成作业,渐渐淡出了。后来才知道,那时的一些讲座或者学习资料可谓非常难得,都是名家所作,别人可能花钱都难得听到的,可是,在网校,一切都是免费的。

后悔的话就不多说了,再来说说经典诵读。一直坚持着,每天三五句,背着背着也确实记住了很多。大学,论语,对孩子也是一种影响。

最美好的记忆,停留在19年,20年的时候。

因为这里又有一次转折。

等啊盼啊,终于在19年盼来了乡进城的机会,而且与平时不一样的是每个学校分配一定名额,当然,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名额。

那一年的8月末,是我第一次为了备战一次招聘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刚出公告,没有说明教材,一至六年级,12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与其盲人摸象,不如做点更实际的吧!

在书架上找到了两本书《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和《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

公告出现后的三天内,我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这两本书。已经记不清当时的收获是什么,但是,内心里大概有了一点新课的影子了。

当讲课教材定下来的时候,我便没时间再读课外资料了,只精心准备着教材上的课。

一本五年级的教材,花了两三天时间备完,可以算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了。从教材、教参,再到一师一优课上的国家级优质课,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所有的讲读课文都一一准备了。第一轮结束之后还选择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三五课,格外用心的准备了,可没想到,竟然都不是精心准备过的,而且是一篇觉得不能考的难课文《少年闰土》。

给的备课时间根本不够用,只是大致写了一个框架。但想着窦桂梅老师的评课,我想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应该有必要吧,于是板书、朗读、交流、评价每一样技能都稍作展示,最后得到的成绩是九十多分。

那一次,我成功走出了那所农村学校,来到了这个新的大家庭。

诵读经典也让我在科研中得到了几位老师的认可。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行研究,经典浸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直坚持诵读。那一年是带着一个一年级新班,每天最后一节课带领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和大学,很多孩子会背,后来这些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中也大都脱颖而出,格外优秀。

到了新的集体,从前的偶像变成了同事,格外兴奋。跟着雪姐又学到很多。

诵读三字经,笠翁对韵等等。

疫情期间成了诵读的黄金时期。因为时间充足,每天诵读大量经典论语、大学、孟子、庄子、三字经、弟子规……每天不一定读什么,但是都在大量的读着,甚至带着孩子一起打卡。

再后来,加入读书小组,一直坚持着读下去……读更多专业的书籍……读着读着,让自己更加快乐,也让自己更加认清自己,无知和底蕴不够丰厚,仍需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