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10人  在水一方_2018

        一个人受另一个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学家)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决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和抗争。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是周国平在《开卷未必有益》一文中的一个观点,真正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地被唤醒的。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外缘与心灵相似,是唤醒得以发生的根本条件。当外缘与心灵相似时,这时产生的体验是澄明、愉悦或者兴奋,当外缘与心灵的真实相背时,产生的体验则是拒绝和抗争,甚至厌恶。

        所以,我们很难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为他人提一种恰当的善缘,让别人借此去发现一些东西。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一种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外呼应。它先是点燃,而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中国的禅宗里,有很多这样的教育案例,啐啄同时、拈花微笑等,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很显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用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来唤醒;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你就应该用美的作品来唤醒。精神的解放用自由的精灵来唤醒,创新用求真、求异来唤醒,真诚用平等来唤醒。如果我们自己不是一团火就很难将另一颗心点燃,这是唤醒的全部内涵。这是我从是教育工作以来就深的体会。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