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4·27钱穆及其钱氏家族!

2022-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冬晖

第27章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耻:辱也,繁体字从心耳声,本意指羞愧,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以耳为司听闻之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耻”从耳声。

      如《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凡人心生惭愧,不觉会面红耳赤,这是人性本善使然。知耻之心是人之天良。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人起一恶念,便生羞耻之心;行一恶事,便感愧恐,又耻又恐,自必速止其恶。知耻是保全人心念、行为不离正道的护栏。故曰:“耻可以全人之德”。人人都有“知耻良知。”

      孟子还说:“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搞阴谋、搞奸诈的弄巧之人,他是没有用到“耻”心的。

      耻也指辱,如《左传·昭五年》:“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国乎。”

      耻也指愧疚,如《诗·小雅·宾之初筵》:“不醉反耻。”《论语·公冶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孟子》:“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还说过:“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比不上别人,还不觉得愧疚,那怎么能够比得上别人呢?

      怎样才能时刻保持有羞耻心呢?古人说:“三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可憎”。不读圣贤书,就没有人提醒自己的过失,不知不觉,就犯错误了。最后“傲然无愧,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

      所以人要不断地读圣贤书,保持自己的羞耻之心!

而:象形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的下巴、面颊上的胡须。本义指胡须或面颊上的毛。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后用“髵”来表示胡须。

      “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如《书·洪范》:“而康而色。”孔传:汝当安汝颜色以谦下人。

      而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

    如《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本文的“而”即为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而又假借为“如”。如《易·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这一章说的是言语与行为的关系问题。做人应该言行一致,夸夸其谈却不脚踏实地做事这是让人耻笑的事。

      “言过其行”的人,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人往往把计划、目标或理想挂在嘴边,却不愿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这样的人,即使说得再多、再好,也无法给生活和事业带来任何实质上的进展,除了让人笑话鄙夷之外,毫无任何益处。

      孔子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为:古代的圣贤们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做人应当具备脚踏实地、少说多做的务实精神,舍弃那些多说少做,甚至只说不做的轻浮虚伪的作风。

    孔子还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少说多做,做了再说,是聪明人奉行的人生艺术。无论何时何地,那种信口开河、纸上谈兵的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任何理想和目标都要靠具体的行动来落实。

    孔子还说过:“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不怎么说话,性格刚毅的人,往往接近于仁人,花言巧语,颜色不正的人,往往是没有仁德的!

钱穆及其钱氏家族

      钱穆,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钱穆被中国学术界尊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1895年,钱穆生于江苏无锡县,他从小沉默寡言,学习刻苦,1901年,6岁的钱穆入私塾。学了10年私塾古文教育的钱穆,大量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献典籍。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迫辍学,1912年至1922年,先后被荡口镇私立鸿模学校、梅村镇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等小学等聘为教师。

      1922年,仅中学学历的钱穆先生应聘南下到厦门集美学校任教。1923年秋,到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任国文教师,教授《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等。

      1927年秋,转入江苏省立苏州中学,讲授《国学概论》,编撰在第三师范时未完的《国学概论》讲义,1928年,《国学概论》书成,1931年,由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介绍,此书由商务印书馆付梓出版。

    《国学概论》是钱穆先生早年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代表作。

      1929年4月,在北大任教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来苏州讲学。经人介绍,钱穆见到了年长自己两岁的顾颉刚,并将自己刚刚写好的《先秦诸子系》的手稿交予顾颉刚过目,希望他能给出指导性意见。

      顾颉刚当场翻阅了几页后,对钱穆的文学功底和精湛学识大为震惊,当他得知钱穆现在只是在一所中学教授国文时,连连感叹他不应将自己的才华埋没于此,“而应去大学教授历史”。

      从此,钱穆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现北京大学里的未名湖就是钱穆先生为其命名的。

    钱穆刚到北京任教就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推翻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

      在西南联大期间,1939年,钱穆的《国史大纲》完稿,这是钱穆先生的第三部巨著。

    《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钱穆先生不但是蜚声史坛的卓越的史学家。同时还为人师表,是一位好老师。他对教学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从不缺课。

      钱穆先生对教学有教无类,诲人不卷,来拜谒求教者,不论知与不知,一样和颜悦色地接待,对一些很浅显的问题,本不必一一解答,但他还是认真地讲清楚,他教导学生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1949年,钱穆迁居香港,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

    1963年,新亚书院与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而成香港中文大学,校名由钱穆争取而成。

      因办学有成,钱穆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获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中文大学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

      钱穆90岁时,开始失明,但他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让他的夫人记述、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钱穆95岁谢世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钱穆是吴越钱氏家族的成员之一,“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开创者钱镠(Liú)及其后裔,被称为中国最兴旺的家族。

      钱镠统一了吴越两浙以后,保境安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修筑海塘,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其功绩显著。

      当年赵匡胤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吴越因为富庶强盛而未被消灭。

      钱镠临终前留下遗言:“善事中原,维护一统,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

      面对赵匡胤的强大兵力,吴越国王钱镠的孙子钱弘俶,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抉择——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北宋统一。

      北宋时编写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赵”姓排在第一位;“钱”姓排在第二,“孙”是吴越国皇后的姓氏,排第三位,“李”是邻国南唐皇帝的姓氏。可以看出,当时的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做出的抉择。

      钱镠的后人不仅人才辈出,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史书记载,钱镠曾立有家训,在临终前还给子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

      除了钱穆,还有明末的钱谦益,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xīn),民国时期的钱玄同,当代政治家和学者钱其琛,科学家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文学家钱钟书、钱复等皆是其后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