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点感悟

2016-12-23  本文已影响18人  林佳琪
分享、是内心的一罐蜜

自我的文字是最难衡量和判断的,只做为自我的记录,不做与人对比,只是于自我的一项对比历程和评价。

写成叙事应该更通俗易懂些。

一、轻财以聚人心

       小时候,大人给我们藏好吃的,有同学来的时候也都是不分享的,作为小孩的自己虽然想要与朋友分享,却也是没有勇气抵抗家长爱的教育,对于一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家长,总是希望把仅有的好东西留给自己家的孩子。

       于是在年幼时候总是会对比去哪个同学家,同学分享给我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觉得分享是很向往的一种快乐。

       小小的内心就开始判断如何才是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方法,也在那时候奠定了一个想法。自己有!才能自由支配和分享,即使家长有,那也是家长的,自己有拥有权才能有支配权,才能得到那样的快乐和满足感。

        大学毕业那年,认识了一个师傅,成了现在我习惯分享的导师。

       从一开始学着去分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变成师傅那领悟到的分享自己所心爱的东西,才发现分享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才是真正快乐的分享。

       当一个人从内心不再吝啬,才是真正的宽容以待、大爱大德的第一步,也是聚人心的一个跳板。

二、不言论是非、不道听是非、不围观是非,福报自来。

       学生时代,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学喜欢聚在一起论人长短,有时候被带入这个怪圈的时候也会听她们说,尽管没有参与讨论。

       但是,一旦当时自己身在这个是非讨论的圈子里,被言语攻击的那些同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你也是说她们坏话的一份子,于是…………

       慢慢地就懂了,不论人是非的同时也不能听是非。

       再后来,走上社会了,也一直有一个习惯,不凑热闹。

       大马路上有个什么吵架的,打架的……看到了就绕道而行,是非听多了、看多了,对自己来说只是一种浮躁的纷争,没有任何意义。洁身自好,做好自己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

        没有是非的人更值得信赖。

三、与人尊重、才能得到善待。

       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是自己不认同的,不认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认同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甚至不认同一个人的穿衣打扮…

       但,没有人是必须符合别人的标准存在的,不论是怎么样的人都可以得到另一个人的尊重,你待人如何才有资格思量他人待你如何,即使你待他人如何也不能要求他人待你也会如此。

        我们无权要求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四、感恩,不论别人做了什么。

       有人对你做了一百件伤害你的事,有一件是对你好的,你也得感恩这件好的事。

       有人对你做了一百件错事,没有一件事是对你好的也得感恩此人教会你的一百个人生经验,至少他为你列举了一百个反面教材。

       尽快远离这样的人,不必为别人的错误伤了自己的心灵。

五、待续,睡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