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父亲节后,军娃哭喊:爸爸要走了,留下爸爸
此文写给广大军爸,还有独自在外奋斗的爸爸们。
年少时,自觉翅膀硬,只想远飞展鸿图。成家后,方知团圆贵,有钱难买常相伴。
异地,不是军婚的专属,但却是军婚的常态。多数军人,节假日是要担负值班任务的,越是大家团圆时,军人内心越是苦楚。
在外守卫国家的军爸,你有多久没有抱过你的妻儿?今年端午、父亲节赶到了一块,假期有回家团圆者,亦有坚守岗位者。不管是谁,假期结束,回归岗位,都难免有一丝酸楚划过。“又要回去当手机里的爸爸了。”
壹|孕期6月:爸爸,爱我你就看看我
孩子的彩超,是我见过最美的照片。
阿伟,上尉,部队离家800公里,单位任务不算多,平均两个月回一次家。
妻子怀胎6个月,赶上小长假,他终于回家陪妻子做了一次产检,彩超四维。
孩子的头部轮廓已经很清晰了,眼睛、鼻子、嘴巴,小下巴,那么真实呈现在他眼前。
他很兴奋、很开心,真切的感受到了孩子的模样,真切的有了当爸爸的感觉。
可是,假期结束,他又踏上了回单位的高铁。兴奋褪去,孤独开始蔓延,他发了个朋友圈。
端午在家第一次亲身感受孩子的活力,第一次陪着老婆去产检,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感到对宝宝和宝妈的惭愧,自己一个人在外漂泊,都没怎么好好照顾家庭,好想回来了,一个人在外感觉好孤独。
文字末尾,是三个想哭的表情。
背井离乡,家变成了旅馆。孤军奋战,改变世界的青春热血,化为了养家糊口的压力。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不了。
贰|2周岁:爸爸,吃饭饭
那勺吃不到的饭,是我独自咽下的苦。
胜哥,少校,野战部队基层主官,离家2000公里,妻子不适应远方的气候和伙食,没有随军,他们每年见一次,或者两次。每逢节日,胜哥单位基本上都要担负战备值班的任务。
他说,在部队时,特别害怕过节。害怕看到朋友圈晒的家乡美食,害怕看到家人群里那缺了自己的团圆饭,更害怕听见妻子教孩子说,“爸爸,吃饭饭。”
孩子刚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不久,从自己碗里舀了一勺饭,递到手机面前,叫他吃饭。
他笑着张大嘴,“嗷,好吃!”扭过头,眼泪都留下来了。
父亲节那天,妻子教孩子说“爸爸,父亲节快乐”,孩子还说不全,“爸爸,快乐!”很开心,又很心酸。
每次休假,他都父爱爆棚,日夜陪伴孩子,感情也自然上升很快。刚归队的时候,跟孩子视频,孩子会互动,回忆之前教他的动作,挂断后,孩子会哭着到手机后面找爸爸。
时间久了,孩子就不爱视频了,不爱互动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是静静看着孩子在那里玩耍。
孩子生病的时候,妻子脾气就容易急躁,妻子一急躁,做过几千人思想工作的胜哥,却不知如何应对了。
着急也无用,关心也是苍白的。
叁|4周岁:爸爸要走了,留下爸爸
孩子的那声哭喊,真的让我动摇了。
亮哥,少校,告别了野战部队,调到了离家200公里的单位,但家和单位不是一个市,每月也只能回家一次。孩子特爱跟他玩,端午几天,孩子特别开心。
假期结束,他背上行囊,孩子见状,拽着他的衣角,带着哭腔,向妈妈和奶奶求救。
“妈妈,奶奶,爸爸要走了,爸爸要走了,留下爸爸!”
孩子不舍,他也不舍,但是他依旧要慈爱的告诉孩子,爸爸要回去工作,过段时间又会回来看你。
这个身高180的汉子,内心已决堤,从军十几年,亏欠了家人太多,亏欠了孩子太多。
他动摇了。
不是不爱那身绿军装,不是不愿练兵备战,不是不愿为国尽忠。
只是那一份亏欠,来的强烈,那一份遗憾,喝着太苦。
肆|那一份陪伴,无价
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我也是一个父亲,转业待分配期间,与孩子日夜相伴3个月,孩子跟我亲极了。
只要我离开她超过3个小时,回到家,她就要抱着我的脸,亲上四五下。摸摸我的板寸头,说“漂漂”。
现在工作了,孩子的亲热迎接,总是让我忘记所有的忧愁。
陪伴家人的意义与快乐,很难用钱来衡量。
其实军人,是不怕苦的,训练再苦再累,军人都有热血能够扛住,经历苦与累,那是荣耀。
但是,军人是害怕孤独和亏欠的。
无法及时帮到家人的孤独、无法感同身受分享快乐的孤独,亏欠妻子、亏欠父母、亏欠孩子。
很多军人为了家庭选择了转身,也还有很多选择了坚守,没有孰是孰非,怎样的选择都是对的。
小家需要有人保护,大家也需要有人保卫。
当然不只是军人,还有很多年轻人,也是一样,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为了孩子的未来,在外打拼。
我只想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祝愿大家都能调到离家近的单位,既能为国奉献,又能陪伴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