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辰的写作专题读书婚姻育儿

《接纳孩子》的一些读后感(上)

2017-11-23  本文已影响29人  若辰读书

作为一个全职宝妈,平时除了孩子吃穿的基本需求,在如何培养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我一直在留意学习。

最近看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深受启发,因此撰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很多在养育中出现的难题,关键都在于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有怎样的思维逻辑,从而惯性地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

这本书从六个方面(安全感、叛逆、玩耍、冲突、规则、性别)、以具有共性的案例问答形式,来解读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

手写

一、安全感

安全感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地基。

前几天跟个认识的人聊天,她说她的孩子(女孩,快三岁了)跟外公外婆回老家住了半年,才回自己身边,之前也回去过半年。但是这次回来特别黏自己,每天都跟在妈妈后面,自己上班后,孩子就抱着自己的睡衣哭,哭得特别伤心。孩子爸爸很生气,忍不住说:哭什么哭,跟哭丧一样。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话:“幼儿时期是孩子安全感养成的关键时期......”还没等我再说两句,对方又开始抱怨孩子被外公外婆惯坏了,快三岁还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然后又谈起了最近在给孩子看学位房,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听到此,我虽然心里感慨,却什么也不想多说了,因为我知道我说的她并不想听。

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交给老人,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教育条件,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这在我们身边还是挺典型的。

网图,侵删

安全感,这个词越来越引起重视,成年人的安全感缺失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不和谐,以及幼儿时期的经历。到底什么是安全感?

对于儿童来说,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的基本信任。

儿童必须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安全感好的儿童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对世界的诠释模式。

                                                                                          ————小巫

网图,侵删

儿童安全感从哪里来?主要是养育者对孩子需求的反应,这种反应必须是及时的、可靠地、始终如一的、预料当中的,儿童才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地,善良的,同时儿童也在自我规范中建立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摘自《接纳孩子》)

虽然深知安全感的重要性,身为父母,我们仍无形之中在做着各种破坏孩子安全感的事情。

比如,你是否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其他孩子?

你是否强迫孩子迎合大人,告诉孩子怎样做你才喜欢,怎样做你不喜欢?

你是否以过高的标准,过严地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吃饭必须坐在餐桌上不许玩玩具而自己却在刷手机?

你是否会因为自己内心焦虑恐惧,从而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紧张焦虑?

你是否长久地与孩子分离,每隔半年甚至更久才与孩子短暂地相处一段时间?

......

网图,侵删

回想起来,我也曾做过一些让自己现在想想都脸红的事情,孩子小时候,有一次在公园看见全身涂满油彩扮成雕像的人突然动了一下,吓得大哭,经过安抚好了。后来为了让孩子晚上躺在床上准备入睡,不要乱跑,我们还故意拿雕塑人要来了的话吓他,孩子一听到雕塑人就紧张起来,不敢下床去客厅玩了。虽然让孩子听话的目的达到了,但无形之中对孩子造成了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一直过了大半年,再次见到雕塑人,走近看清楚了才消除。

经过雕塑人事件后,我再也不敢去吓孩子了。孩子2岁多时,看儿童剧表演,看见大狐狸摇着尾巴走来走去又吓哭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被狐狸的扮相吓哭,但还是决定做些事情。于是表演结束后,我带他到后台,指着狐狸的道具服给他看,告诉他那是老师假扮的,还用手摸摸道具服,把狐狸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孩子刚开始很紧张,站得远远地看着,后来慢慢放松下来,知道狐狸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妈妈,就轻松起来了。

我的孩子安全感的表现主要是以下两种:

第一:他到陌生的环境会先观察,我出门办事会告诉他妈妈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有时他会舍不得我,比如我晚上去健身房锻炼,他会说:天黑你怎么去锻(炼)啊?在家锻(炼)呗。当我跟他解释妈妈要去上课,下课后就回来陪你玩,他就不再纠缠了。等我回来时,他会很开心,然后继续手里正在进行的事情,玩玩具、摆积木等。

孩子2岁7个月时上半日托,第一天就不用我陪着上课,我在教室外偷偷地看,孩子上课很专注,参与游戏,完全没有因为妈妈不在身边而焦虑。就是下课时会找妈妈在哪,老师说放学妈妈就来接你了,他也不再闹了。第二天送到教室门口,孩子直接跟我说:妈妈你走吧。老师都很意外, 而我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好像看起来还是我更需要他啊。

第二:他也有自己的小问题,比如喜欢乱跑,无数次地告诉他跑出马路有危险,还是会到处乱跑,跑是常态,家有男宝如此,我也必须多锻炼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步伐了。

二、叛逆

叛逆是儿童情商发展的过程。

人有六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恐惧、哀伤、厌恶、吃惊。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对自己情绪体验得越多,孩子的心态发展越成熟。

每一次强烈情绪的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网图,侵删

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体验或者表达情绪,并非意味着他们的情绪消失了,而是被暂时压制住了。孩子也会知道自己不该表达情绪,大人不喜欢甚至讨厌,长此下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和经验就会欠缺,强烈地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无能为力,自卑。

网图,侵删

常见的一个场景,孩子在游乐场玩不肯回家吃饭,大人坚持,于是就变成了一场拉锯战,最后孩子哭,大人叫,旁边人看热闹。

我曾经也用过转身就走的方式,结果孩子会哭着跑过来跟我走。但是他的内心还是很难受的。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但太粗暴。

现在我已经不再用这种方式了,而是跟孩子沟通,约定规则,比如说再玩2分钟,或者说外婆做了你最喜欢吃的排骨,可好吃了,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有时候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让孩子离开游乐场,甚至开始撒泼耍赖时,那就让他先发泄一下,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妥协,也不过分逼迫他。等他发泄完了,就会心平气和回家了。

三、玩耍

玩耍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我们常常因为关注孩子的学习,而限制其玩耍的时间和精力。小巫说:

一个安全感牢固、自信心坚定、自我意识强大、生活体验丰富的孩子,不会被书本知识难倒。

手写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幼儿时期的小孩,玩耍起来简直跟大人工作一样,非常的投入,忙个不停,不知疲倦。

想起我家孩子2岁10个月的时候,某天中午不想睡午觉,我就跟他说,如果不想睡,就自己在客厅玩一会,妈妈在书房工作,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叫妈妈。孩子说好的。过了一会儿我在书房偷偷看,孩子把塑料袋缠到了玩具车的轮子里,他没有叫我,而是自己打开了医生工具包玩具,拿里面的各种塑料工具尝试把塑料袋弄出来。这个过程让我很欣喜,我不敢打扰他,再过一会儿去看,发现孩子玩累了,竟然自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还有一次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见一家店门口有个像火一样的摆设,里面红色“火焰”不停飘动,马上把手放在耳边,打了个电话:“喂,消防车吗?这里着火了,请马上过来救火。”“好的,马上就到了”(还一人分饰两角)。路人看他打电话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不难发现,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愉快的学习,保持了旺盛和活跃的创造力。

个人推崇的几种玩耍方式:

1、假扮游戏

提到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得不说假扮游戏(也叫幻想游戏),当你的孩子把快递纸箱当成船,坐进去试图划动时,请千万鼓励他,不要取笑或者说“这不是船”,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财富。

Dorothy和Jerome Singer 是耶鲁大学两位把一生奉献给玩耍的心理学家,他们概括道:经历许多年对孩子自由玩耍的观察,我们发现热心假扮游戏的孩子,更加快乐。相比之下,那些和自己过不去的孩子,漫无目的地在幼儿园里徘徊,想找些事情做做,他们用几块木头,以保护自己的方式玩耍,或者通过取笑、打断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方式,激起对方的不满。(Singer and Singer,p.64)

2、到大自然中去

尽管现在各种游乐场越来越多,我还是建议多带孩子去公园玩,到大自然去。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远离电子设备的干扰,用心去观察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鸭子,一块石头,对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力培养都非常好。

孩子两岁时,我带他去公园,他在大树下玩,我坐在不远处看着他,过一会儿就听他一边捡石头一边唱起来“大石头,小石头”,这不是我们听过的儿歌,只是孩子随心所动,就唱出来了。

还有一次在公园里,几个大孩子跟着大人在捉蟋蟀,我的孩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看见大哥哥们突然用手捂在地上,禁不住开心的笑出来,然后跑上前去看哥哥手里捂着什么。在大人看起来毫无新意的一个经历,在孩子眼中如此惊喜,因为他们是纯真的孩子,每一次探索都意味着成长。

实拍“大石头,小石头”

3、动动手,寓教于乐

当妈之后,我也热衷于买玩具,孩子总是对新玩具感兴趣几天,又不喜欢了,家里的玩具几个收纳箱都装不完。

后来我不再轻易买玩具了,开始研究自己做,在网上学了一些制作方法,就用手边的素材,比如快递纸箱、吸管、一次性纸杯、卫生纸卷筒等等,再买点丙烯颜料、剪刀,透明胶带。

实拍 实拍 实拍 实拍 实拍 网图,侵删

以上是关于“安全感、叛逆、玩耍”三点的一些个人体会,关于“冲突、规则、性别”准备在下一篇文章分享。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