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们在【520亲子成长迹】相伴拾年

《正面管教》一书有提,孩子有两大主要需求
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这也对应人类的本能:爱与被爱的幸福感

是的,我们组建一个家庭,就希望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其实家庭就是一个小型系统。
不做热锅上的家庭,你要好好对待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孩子,脱离家庭来谈幸福感,是耍流氓行为。

而家庭幸福的情感纽带是以共同经历的成长故事组成的。
记录故事记录成长,也就是记录幸福感,建立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是的,“记录”让成长有迹可循,“记录”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动作,让爱有了的反馈机制。
而我也喜欢说“记录”是家庭这一个小型系统里的【幸福备忘录】:时而翻阅,时而惊喜,促进反思,促进行动~
温情瞬间:孩子的每个第一次

第一次走路
第一次唤你妈妈
第一次考试满分
第一次夏令营
第一次偷偷告诉你,他喜欢隔壁班的女生
…
我们都不想错过,记录下来,不正是最好的回忆方式吗?
育儿育己:成长的不止孩子,还有你自己

“育儿就是育己”,育己,育的是什么?我们一直是寻求更多的标准答案来武装自己,而事实上,我们应该更“反求诸己”,让我们自己更有力量。
路径:去发现问题→感受&领悟其中的缘由→反求诸己去思考做为家长你有的不合理之处→夫妻双方商讨改进的措施。
记住家庭就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其内在轨迹可循。
真情告白:那些想说的话,这里都能见字如面



每一周我们记录一次
每一周我们大家都会把自己的记录共享在班级中,
而同为父母的字友(小伙伴的互称)会彼此之间上下楼留言互动
相伴拾年的字友,互相成就,温情陪伴,走的更远
汇聚温情,有迹可循:



记录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记录拾年,你就聚焦了很大的势能,也同样让家庭的成长轨迹可以不断回顾反思。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越来严重,以前我们以房养老,当我们这代人老了,只能养儿防老。
从经济学来看,孩子变成稀缺资源,我们如何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将来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记录成长也是为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加上了一层力量,所以记录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行动,但却可带来大大的不同。
在520亲子成长迹,我们与你共同记录成长,互相点评交流
这里有心理学家
这里有教育学家
这里有教师/育儿家
关键是!这里有大家
这里是全天下的宝爸宝妈共同营造的家
在520社群,没有孤独前行的宝妈宝爸,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作者:成长迹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1458aa49e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