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读书散文

故乡的河

2023-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秋阳杲杲121
    我的故乡在寺湾,故乡那条弯弯绕绕的淇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淇河属长江水系,是汉江的支流——丹江的其中一条支流,她发源于卢氏县花园寺西,流经西峡县西坪镇于荆紫关李家坪附近入淅川县境,蜿蜒曲折流经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汇集峡河、黑淇河、水峡河、东簧河、流西河水,在故乡寺湾老君洞附近汇入丹江。全长150公里,河床宽80~150米,河槽深3~10米。流域面积达1501平方公里。
      淇河又名“棋河”,相传因昔有某代两个朝官在河边树荫下对奕,棋子被洪水冲走,得名棋河,后又演称为淇河。
       我的故乡就是处于淇河尾段西侧一个叫“西营”的大村庄。两边靠河的依次为织坊、付家村、东营、杜家河、尚台、老庄、高湾等小村子跟随河的走势狭长分布,离河最近的房屋不过十多米。对于故乡来说,淇河是我们的乡村重要的地理标志,也是连接家乡与外界的通道,同时,她也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乡愁!

     湍流不息的母亲河滋养着家乡的土地和人群。而时时在心中与她相依相伴、如影随形的,是游子们对她的牵念。淇水弯弯,承载着我们孩提时太多的记忆。一别故乡多少个春秋,梦牵魂绕的仍是在心中对她的眷恋。

    故乡的淇河日夜流淌,有数千年的历史。《诗经》中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至今仍是美丽异常。清晨从高坡上眺望淇河,若隐若现的晨雾在河上空缥缈,淇河像一条迂回的金银色绸带,在阳光下灿然闪烁,在两岸绿树村庄之间,飞星溅沫,穿过逶迤的群山,潇洒地流向远方。

   风平浪静的时候,从淇河大桥上,俯视淇河,清澈见底,砂石粼粼。从桥上走下到河岸边,又可看到河中晶莹斑斓的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到了四十多年前……

       春夏时分,杨柳依依,河水汤汤。河岸两侧的草绿得发亮,牛羊悠闲地在河滩上嚼着青草,各色的杂花竟相盛开。我和同村小伙伴们多次在松软的沙滩上奔跑跳跃,在河边玩“打水漂”(将片状小石头用力斜甩向水面,看谁打出的水花多。)“画沙画”、“脱沙坯”、(用别人废弃的瓦罐器皿等在半湿的沙滩上脱出圆形的沙雕。)捉鱼儿、捸青蛙、挖芦苇根、到堤外的树林里挖野菜、捡知了壳。清爽的河风吹拂在脸庞,夹杂着庄稼和野草、河沙的气息,一阵阵的沁人心脾。玩累了,热了,就在河里洗一澡,那才叫爽快呢——那时大人对我们管得不严,现在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早年,没有修淇河大桥以前,河上还有尚台人用来摆渡的木船,有时会见到有人撑着长长的竹篙放排,我们的目光顺着木排漂流到远方,畅想着村外的许多新鲜的世界。

    早年的回忆中,河边有大面积的田地,还有苹果园。我家有几块自留地就在淇河不远处。父母在那里种植了小麦、玉米、黄豆、花生、黄姜等农作物。收获季节,我们拉着架子车、  带着农具,沿着乡村的泥土路,去往自家的农田劳作。

    有时不是周末,只有我和母亲下地劳动,我便时时向船上张望,盼着在河那边大坪村教书的父亲回来的身影,因为父亲发了工资,常常会买一些水果或其它好吃的回家改善我们的生活;也曾经在农忙季节,忙不过来时,邀请居住黄湾,力大无穷的远门表哥李明山来和帮助我们干活……

     1986年,寺湾民众在东营至尚台河段,用一年多的时间,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淇河大桥,故乡在悄然变化中。随着年岁渐长,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工作,回家的次数少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母亲河越发在我心中变得亲切可爱起来。近十年,家乡已焕然一新,原来的乡村泥巴路消失不见了,新修的沥青路如一条青龙蜿蜒穿过村庄,伸向无边无际的远方。汽车行驶在新建的淇河新桥上,道路平整。淇河的美景尽收眼底。

       每当我乘车去淅川,路过淇河大桥时,就喜欢眺望那难忘的故乡的河,看那流淌不息的江水,和那两岸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绿或金黄的田野;还有那绿树掩映下的村庄和袅袅炊烟。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他乡外来客,一切都觉得新鲜,总是拿着手机拍着家乡的河,拍家乡的一草一木。听说,家乡的河正在开发,除原来的沿河的雷峰涯、马古洞、鳖古洞、老君洞景区外,又在高湾村修建了“三户亭”,“范蠡故里”等。

        多年来,故乡的河总是我心中憧憬的地方。而如今,虽着年岁的增加,我对故乡的向往和眷恋却越来越深,心总是会沿着弯弯的母亲河淇河回到家乡,在家乡和乡野风物间缱绻留恋。

                                                                                                                                         2023年6月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