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墨海简书读书领域候选推文专题(梦里风铃)

五枚锦囊,教你战胜中年焦虑,重塑自我

2023-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Rebecca霏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非首发,首发为公众号。


我,33岁,一个普通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求发展的中年。

我常常羡慕身边的人,比如有的宝妈实现轻轻松松月收入过万,有的前同事稳扎稳打创业N年实现躺赢。

哎,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我都30+了,却仍旧一事无成、毫无独特优势呢?

每每深夜,常常扪心自问,我的未来在哪里?陷入烦恼与焦虑中。

直至翻开《认知觉醒》,我有种“千里觅知音”之感——

书中说:“特别是每次收到书的那一瞬间,我总会产生一种好像已经拥有这些知识的错觉”。与我何其相似!书中又说:“某某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了!他们已经抓住风口、占据先机,我何年何月才能这样?”,再次深感共鸣。

于是,我无可救药的将自己置身书中,每每触及打动我心的言论,便记录、写卡。直至今日,我又耗时3周,终于咂摸出”战胜中年焦虑”的五个策略,分享给与我一样的你。

【策略 01: 建立有作品意识的目标】

我一直喜欢读书,但总是漫无目的的读,以至于1个月之后,如再问读过什么、有何感触,大概率是不记得的。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读 《认知觉醒》?我的答案仅仅是好奇。因为身边太多朋友向我推荐它,言说本书会给人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翻开此书。

直至看到书中说:“比新旧知关联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或强烈的需求 ,这份需求会强化我们的观察捕捉能力,进一步深度关联。”,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看似读了许多书,生活却并没有改变,因为我没有目标呀!难怪会缺乏将旧知与新知结合、内化的动力呢!

于是,我尝试着写下了坚定的、带着作品意识的目标——不仅读,还得写出《认知觉醒》的书评,以结构化的方式整理这本书对普通人产生的影响。

我把这个目标记录在计划本上 ,每次看到“书评”这个带有强烈作品色彩的目标,就更有动力,清楚的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也更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和整理书中的内容。

读书是这样,其他任何事情亦如此。

“教是最好的学”,通过建立有“作品意识”的目标,可以倒逼我们深度关联新旧知,将新知内化入个人的知识体系。

每次确定目标后,我总有种强烈的冲动将它公之于众。可说来也怪,公布出去的目标往往很难完成,而悄摸自己干的目标,虽然偶尔中断两天,但长时间来看,它们总能完成。对于这个现象,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以至后来形成心理暗示:只要想成事,就别公布目标。

这个疑惑,竟在《认知觉醒》中得到解答。书中说:“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我才醒悟,自己也许是陷入“任务打卡”的坑里了。

前段时间,我因偶然的因素对外公布做到每日读写5小时。自此,5小时的读写量竟不再能给我带来快乐。相反,每日我都在思考:有没有达到5小时的目标,于是各种囫囵吞枣的时间也算过来拼凑。即使偶然达成,也心知质量不高而没有成就感,达不成却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瞧!因为一个偶然因素,我生生的将“读写”这件令我快乐的内在需求变成了“打卡5小时”的外部形式,多么可笑呀!

正如《认知觉醒》中所写:“对于学习来说,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制定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打卡任务、成为朋友圈令人艳羡的头条,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及享受做事本身的快乐。

【策略03:为模糊的目标列清晰的行动步骤】

定好有作品的目标只是开始,我们还得为完成目标列出清晰的行动步骤。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因为模糊会让我们恐惧开始和行动。

工作中,对于没干过的事,我常常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

01 没干前——不断的自我催眠:好麻烦哟!距离Deadline还有时间,先干别的;没干过,不知能不能干好呀!

02 开干后——不过如此嘛!没那么难嘛!

前段时间,在做完30名员工的访谈工作后,我需要进行项目收尾。因为没干过,公司也没有规定报告的形式,加之Deadline在年底,于是我便以高层访谈未开展为由,迟迟未对员工访谈报告进行整理。直至两个月后,收到高层访谈取消的通知,再也没有拖延的理由,不得不开干。

硬着头皮上,只得把原来模糊的目标:“完成员工访谈报告”进行拆解——

1、搭建员工访谈报告结构

2、设计访谈报告模板

3、补充改进措施中的培训课程

4、将访谈内容分类放入报告模板中

清晰的列出行动步骤后,搁置两个月的工作仅用5天就完成了。再次让我意识到,之所以缺乏行动力,不是做事本身会带来多么深刻的痛苦体验,而是由于不清晰,潜意识会主动编织恐怖的环境,让我们害怕、抗拒行动。

再比如,如何为“写书评”这个目标列清晰的行动步骤呢?我将它进行拆解 ——

1、书中让我有感触的点,我都进行记录、写卡(共读会中一种将书中原文与个人认知结合的写作工具)

2、全书读完后,整理卡片,根据卡片中的观点搭建书评框架

3、选择卡片内容,填充入书评框架中

4、精修书评的文字、措辞、标题,直至成文。

在行动上趋难避易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无法抵抗天性,但可以通过“写行动步骤”的方式,把“目标模糊”的难转变为“行动清晰”的易。既满足情绪脑轻松的需求,又实现理性脑成长的渴望。

以上三个策略,已经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从中年焦虑中挣脱,加入改变的行动大军。可是,如果我们期待养成终身的良好习惯,彻底重塑自我,则仍需践行以下两个策略。

【策略04 投入大量的练习改变行为】

我一直自诩行动力非常强,读《认知觉醒》后,便开始实践冥想和复盘。

刚开始的一周坚持的还不错,但紧接着,我经历了一周的发烧、严重咳嗽。借由冥想时总想咳嗽,便断掉了这两个新建的习惯,即使病好后仍未恢复。可是,即使在生病期间,我坚持10年的早起仍然在执行着。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冥想和复盘断掉了?早起却没有呢?

对于我的大脑来说,冥想、复盘都是新玩意,我得给它们分配新容量——比如什么时候干、怎么干,这些都是陌生的。而且,由于时间短,大脑尚未体验到冥想和复盘的益处。所以,当身体健康时,我弱小的理性脑还能用意志力进行管控,可一旦生病,强大的情绪脑就直接罢工了。

而早起,一方面经过10年的锻炼,它早已深入我的潜意识,变得和穿衣吃饭一样自然。另一方面,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已体会到早起的好处: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身体更健康、生活更规律。所以,即使生病,早起对于我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简单。

正如《认知觉醒》所说:“但凡真正主动做成过一件事的人都知道那并不容易。”是呀!从认知到养成终身的习惯,必须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专注力,加以大量的练习,不断强化大脑神经元的链接,使其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因此,当我们渴望发生行动变化时,不妨尝试着将行动列入我们的改变清单,并固定执行的时间。之后,给自己足够长的时间(比如3个月),通过大量、持续的练习,彻底将行动潜入大脑神经元中,实现改变。

【策略05:精简选择,一段时间只改变一个目标】

曾几何时,我总是想要的太多。比如读书,常常是同时想读三四本,每次读书时便纠结读什么,以至于一本都没读完。

前两日,看到《认知觉醒》中说:“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我才明白,之所以缺乏读书的行动力,不是缺乏渴望,不是缺乏方法,而是想要的太多,把有限的精力都消耗在选择上。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读书的原则:一次只读一本书。如果有多本想读,便列个书单,按照渴望程度分出前后顺序,再一本本攻破。

如此一来,读书时再也不用纠结读什么,更不至于心神不一。也能更好的沉浸当下,享受阅读本身的美好。

我知道,人类的天性之一是急于求成,我们都渴望瞬间建立好习惯、瞬间成长为大拿。可是,我们也清醒的知道自己精力有限。

再好的饭,都得一口一口的吃。其实,人生路很长,不妨慢慢来。给自己三五个月,只专注的改变一个目标。

我相信,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走,会更快。

最后,希望渴望成长的你我,都能带上这5个锦囊妙计,在真实的生活里拨云见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