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外人文地理

中国留学生最难的抉择: 毕业后回国? 还是留在国外?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147人  80d07fccaf30
2005-2015出国人数

导读:自从1978年中国开启公派留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大门以来,就有无数莘莘学子前赴后继踏上这条出国路。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同时,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

回国还是留在国外

对留学生们而言,到底是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就像莎士比亚那句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一样,从他们踏出国门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是萦绕在心头的一个难题。你会为了什么学成后回国发展?又会为了什么而舍弃故土留在国外呢?

从选择回国的留学生来看,他们回国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拿国外身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留下困难,身份难转正

相信留学生都经历过这个难题,在国外拿身份遇到问题,或者看不到获得身份的希望,与其继续黑下去或者在几年内都为身份而艰难挣扎,还不如回中国走一条光明大道,身份证就够了。以最受青睐的美国移民为例,由于中国大陆、印度和墨西哥人去美国的太多了,所以美国人对移民的人种设置了配额。而且你在拿到学位之后,还有许多其他条件如工资水平或者老板的支持程度成为申请身份的限制,更不用说遥遥无期的排期了。

短短的留学时间,又有谁能真正的融入国外文化呢

2. 出于家庭团聚考虑,没有文化认同感

对中国人来说,注重父母亲情、天伦之乐是天性。与在国外一个人孤苦伶仃、艰苦打拼相比,回国也不是一个非常差劲的选择,可能开始工作辛苦点、生活艰辛点,但生活逐渐稳定,有车有房,上有高堂侍奉,下有儿女绕膝,亲戚朋友一大堆,要啥自行车呢?因此,对于父母在国内,而且因为经济原因或者老人不习惯国外生活也不可能接他们出国同住的留学生们,海归也就是个必然选择了。

从日常生活来看,外国的普通人活得安逸而有乐趣,生活压力很小,人对物质精神上的要求都不高,这对留学生来说的直接感受就是,物质上并不比国内强到哪去,吃喝玩乐啥都木有(大城市除外),还处处被管制(在家喝酒声音大了会被邻居举报警察敲门),生活既不刺激又不自由,太没意思。

而且随着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人课上课下天天抱团,硬是在外国活出了自己的中国味儿,等毕业的时候还是对外国知之甚少。每个留学生可能都要承担非常大的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心理压力,这个生命蜕变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疼痛。

大多数的留学生都是选择回国

3. 回国起点高,竞争优势明显

作为第一代移民,可能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跟美国朋友谈论他们感兴趣的那些话题,难以融入他们的圈子和文化,或者你能听懂他们开的隐晦的玩笑,但你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人际交往无疑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让留学生在国外就业时也更加困难。而且当地人在读文科时本身就有优势,留学生基本竞争不过,导致文科生通常都会尽量转专业,要不就是回国发展,如果想留在国外,通常压力比理工科学生大很多。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本科文科类专业毕业的留学生,与外国人竞争不具有优势,家里条件还不错的话,回国可以利用较好的社会关系,最起码可以安排个国企公务员或其他类似工作,家境更好的当然就可以直接接手企业了。何乐而不为呢?

海“龟”

4. 少数精英型

还有一种回国的牛人们属于极少数精英型,他们为了祖国繁荣富强和自己事业的更大进步,义无反顾地回国了。不过,这类人有的是假海归,身份、妻子和孩子都在国外,每年回国呆几个月而已。

对于那些克服了以上困难,依然选择留在外国的留学生而言,支持他们的理由似乎显得更为强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社会环境太复杂,即便是校园也是如此。

以在国内学音乐为例,你从高中起就要跑各大高校,参加老师的各种“补习班”,交学费即好处费给老师;进入高校后,不止学费比普通专业贵一倍,还要单独花钱请老师上小课;参加比赛,得看你是谁的学生、谁的推荐,关系不硬门儿都没有;毕业后,要混好各种关系,必要时用钱打点,才能在某某圈子里接活。更有甚者的各种潜规则保研就不一一述说了。当然,也有人是凭借硬实力自己闯出来的,那毕竟是少数。

你可能会说,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吗?出国之后你会发现,并不是。大学考试是不能抄袭的,老师是不能私下收费的,比赛必须是匿名评审,更不用说潜规则,只要有言辞骚扰可能都会被立刻调查,再也不能翻身。

同时,国内不论是国有单位、企事业单位,还是高校,盛行论资排辈。你一个新博士或者博士后,既没头衔,又不是国外的教授,“老人们”把位置占了,新来的当然挤破头也拿不到教授职称,偶尔厉害点的也就是个副教授。更不用提与非海归同事竞争,人家当地的人事关系都很熟络,拉项目也比海归容易,你的新想法、新项目屡屡受压制,才华施展不出来,还有回国的热情吗?

工资虽然不断在涨,但实际生活成本较高

回国工作满意度不高,薪酬待遇低。

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否有好的发展是重点要考虑的因素。“国内房子、汽车太贵,与工资不成比例,是大多数留学生不回国的重要原因。”一位留学生说,一般在北京、上海的顶级外企里的月工资,可能与外国的水平相差3~5倍。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国内公司的技术与外国的差距更大,回国对留学生的职业发展可能不利。

据《中国留学白皮书》的统计,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也更不相同:5年及以上的达到49%、4年占11%、3年占18%。数据显示,海归学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

而《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多数“海归”刚回国后的月薪在1万元以下。73.5%的博士生、86.6%的硕士生、88.0%的本科生月薪不到1万元;32.8%的博士生、40.86%的硕士生、47.74%的本科生月薪低于5000元。《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数据显示,46.4%的海归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80%的海归认为现有薪资水平低于预期。

留学归国

经济基础不ok,留学生哪里还有回国的激情和愿望呢?

与国内相比,外国的社会平台相对公平。也许会有人觉得西方国家制度化严重,各行各业发展相对稳定,工作到中产,好像一辈子就望到头了,而国内处在剧烈变化的过程中,机遇遍地都是。但在真正经历过两国求职和工作经历后,决定留在外国的留学生觉得当地还是能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社会关系相对融洽,而且生活成本跟国内比也是云泥之别。

当然,发达国家有富裕的生活,有造就人才的环境,这肯定是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因素,但嫌贫爱富也不是留学生的全部考虑。

从让国人头疼的医疗来看,美国医院的前台会摆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不论你是什么种族,不论你有没有钱,也不论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利在这里得到治疗”。穷人甚至非法移民来治病,医院也不会拒绝治疗。

从国内僧多粥少的教育来看,美国有法案规定一个辖区内所有孩子都有权在当地学校受教育,不管你是这儿的居民,或者你是寄居在这儿的亲戚家,甚至你是无家可归者。你即使住在这个地区的某个桥洞下,你的孩子仍然可以在学校得到免费教育,这个学校甚至有可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这对于国内那些为了孩子上学彻夜排队、天价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们来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更不用说,每次看到校车将停车标志一伸出来,同向和反向车流乖乖停住,静等孩子们上车、下车、过马路;每次只要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所有车辆往边上靠,等待救护车过去。这在国内道路喇叭声此起彼伏、应急车道时常被占用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不同人对生活有不一样的追求与理解,在国外生活,你可能不图事业、不图金钱,要的是一种生活品质(当然这是观念差异,喜欢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的人还是觉得国内爽),人们彼此之间彬彬有礼,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住房医疗都有保障,只要把工作做好,生活上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对选择留在国外的留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追求就是这样,人文关怀更重要,来自于整个社会体系,或者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它惠及的是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国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