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国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罗伯特.戴博德”,以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闻名全球,在英国畅销20多年,是一本心理咨询入门级的书籍。所有喜欢读书、喜欢心理学的人们,都纷纷去阅读,甚至连小朋友们也喜爱读这本书。
这一本只有10万字的小说,借用经典童话《柳林风声》中的人物形象,以“蛤蟆先生”为主,以“河鼠”“鼹鼠”“獾”为辅,讲述了原本热情、时尚、爱冒险、被朋友们视为“开心果”的蛤蟆先生,却突然陷入了抑郁,几乎到达了“自杀”的危险边缘。
河鼠、鼹鼠、獾是蛤蟆的好朋友,当他们知道蛤蟆抑郁后,都建议蛤蟆去看心理医生,就这样引出了书中的心理咨询师“苍鹭”,蛤蟆在不情不愿、不明不白的状况下,去见了苍鹭。
第一次蛤蟆去见苍鹭,他习惯了长辈们的说教,以为心理咨询师会如长辈那样对他长篇大论,谁知苍鹭只在道了“早安”后便无声地看着蛤蟆,沉默让蛤蟆非常不舒服,他受不了长时间面对一个人而不说话,他只好先问苍鹭:“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
咨询就这样开始了,当苍鹭问蛤蟆“感觉怎么样?”“为什么来咨询?”“谁是来访者?”等问题时,蛤蟆面脸困惑、一头雾水,当咨询师对蛤蟆谈及咨询费用时,蛤蟆愤怒了,对着苍鹭发脾气……在咨询师冷静和坚持下,蛤蟆签订了咨询合同,并第一次认真揣摩着咨询师的话语。
蛤蟆在每周一次的面谈咨询中,通过咨询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慢慢回顾自己的生活,慢慢感知成长的寓言,慢慢探索童年的经历,慢慢了解自己的长辈,慢慢了解自己,慢慢了解身边的朋友,慢慢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蛤蟆在咨询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思考了许多自己之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书中关于“选择”的内容是第十一章,蛤蟆和苍鹭在讨论“人为什么会愤怒”,苍鹭认为: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是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自己选择了悲伤。蛤蟆不同意苍鹭的观点,他认为“没有一个正常人会选择悲伤或者痛苦”。
可苍鹭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会选择悲伤和痛苦,是因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条件反射。就像实验室里的狗,每次铃声一响就会有人来喂食,久而久之,狗一听到铃响就会流口水,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蛤蟆先生之所以会抑郁,也和他那不快乐的童年有关!
书中蛤蟆先生在讲述自己的童年时,他称自己小时候特别渴望得到父亲的表扬,可是父亲似乎对自己永远都不满意,在蛤蟆的记忆里,父亲从未抱过自己,母亲倒是偶尔会抱自己,可是只要父亲在场,母亲是从来不抱自己的,有时候母亲本来和自己很亲昵,可父亲突然出现,母亲就会突然松开自己……
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总是愿意每天抱孩子、亲孩子、抚摸孩子,始终和孩子保持着亲密的身体接触。可孩子慢慢长大后,很多家长便不再和孩子保持亲密的互动,而孩子的记忆恰恰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清晰。像蛤蟆这样童年缺少父母爱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抓一大把。
蛤蟆先生通过十次心理咨询,他整合了自己的蛤蟆庄园,研究了自己的家族生意,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他认清了自己,和以前的生活道别,找到了新生活的方向,从抑郁的世界里,走向了阳光灿烂的多彩世界,成为一个有计划、有行动、对事情有兴趣的人。
成年人很多时候觉得无助、觉得愤怒、觉得悲伤,甚至有很多人不幸患上了抑郁症,若是追究他们的童年生活,估计多半都逃不过缺爱!可是原生家庭和父母是没法选择的,如果不幸遇到了不会爱、不会表达爱的家长,在成年后,我们就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通过专业的人士的帮助,慢慢寻求内心的安宁,让自己在烦杂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心理学入门级书籍,适合所有人去阅读、去思考、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