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诚意”
上周读到大学八纲目第三:诚意,感觉读得不够透彻,借小结再做探讨。
先说“意”。
从“致知”到“诚意”,“知”与“意”相比较,差异在哪里?或者说为什么在“致知”之后又提出“诚意”这一层次呢?
这里的“意”,并非“意思,意识”的含义,具体是指“先天之真,与生俱生之性所寄”。这里应该有严谨的心理学论述,来区分“知”、“意”、“性”三者,惭愧得表示目前我还做不到。试着说一说,首先这个“意”不是“性”,而是“性之所寄”,而且“诚意”的功效是“去妄”,去妄才能存真,抑情从而充性。故而理解这个“意”,要和“性”、“真与妄”相关联一起来理解。
想到《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在儒家的观念中,是人人皆有的先天之真,但人们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性。生活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意识,人们表现出来的都是“情”,也就是“性”的丰富外在形式。性注定生情,但有情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有真情也有妄念,比如说该生气的时候确实要生气,此乃真情,可是为了一点小事生气一辈子就不合适了,该数妄念。我们常说的“一以贯之”,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情、行为(从思维到行动)都是一致的,类似于层层同心圆嵌套一样;而人的成长就像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条射线,从“性”的原点出发直奔自己的方向,没有波折和迂回。如果发现自己的线出现波折了,即“役于视听好玩声色,外物遂移其中”,那就想办法把波折的地方抖直,抖直的工作分两步,第一步区分真情和妄念的工具就是——诚意,发现哪里弯曲了,第二步抖的动作是——敬,依循敬的主旨来做事,就能理顺。
那么“诚”呢?
若为名词,表示诚的心境,比如“至诚如神”,真意盎然,充塞四体。
若为动词,比如“诚自己的意”,骑车怎么骑?诚意怎么诚?要敬。
若为形容词,比如“诚的意”,那就是还有“不诚的意”,即真与妄。
故诚有境界,小事诚与大事诚,两人合伙赚10W块很愉快地按协议瓜分了,这是小事诚,第二次踩到狗屎运赚了1个亿,还能不能按协议瓜分?差一个小数点都是10W,大事上的诚,都是对人性的考验。
故城有断续,这一秒诚下一秒诚不诚,一生中有多少个念头做到了诚,一生中有多少时间属于诚的状态?颜回也只是“三月不违仁”,可见能一直保持“诚”的状态有多难,念念诚,时时诚,事事诚,我们可以从一天诚一件事,逐渐做到一天诚十件事,只要想诚,就会越来越诚。
“诚”这件事真的很有难度,所以书中提到“慎独”与“勿自欺”就像是乘法口诀一样能降低门槛,一开始我们背着口诀算乘法,一开始我们念叨着“慎独”与“勿自欺”提醒自己。
若是做不到“诚意”呢?
那就是小人咯,人之妄者而失其真,别人见你都是“如见其肺肝然”,那些不诚的念头像一只只小蝴蝶从脑袋里飞出来,影响着自己以后的生活。
最后说句实在话,诚于内而形于外,若女孩子想变美,诚意是最合适塑造个人气质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