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从军事码头到货运码头,再到旅游景点,它见证了青岛的沧桑

2024-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德蒙_4247

大雨过后的青岛褪去了夏日的炎热,浓云散去,天空明朗,微风吹拂,很是惬意,此时此刻,最适合在栈桥上走走。

当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赶往栈桥时,放眼望去,栈桥上早已覆盖着黑压压的人群,尽管摩肩接踵,但人们依然见缝插针,找个自己喜欢的位置摆上pose,拍一张美美的照片。

再看沙滩边,早已聚集了很多喜欢玩沙踏浪的人们,他们的欢呼声、喊叫声早已掩盖了在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的歌唱声。

雨后的栈桥云淡风轻,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海上游船穿梭、快艇飞驰,桥上人声鼎沸,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何人们喜欢聚集在这里?我想除了能体验青岛的海洋文化外,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岛栈桥始建于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人工码头建筑,原长 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为清军专用码头。

德国侵占青岛后,改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建,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

1931年9月时政当局扩修,桥身延至440米,桥面提高0.5米。在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波堤,堤内筑具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

自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养护维修。

1984年11月,栈桥南端桥体部分拆除重建,并新建眺望台和入口 砌石台阶。

1998年10月再次改造大修,桥体按风浪50年一遇、回澜阁基础按风浪百年一遇加固,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镶蘑菇石,桥面铺花岗岩板。

大修后的栈桥保持了原有风貌,更加雄伟壮观。

栈桥的历史充满了曲折,从最初的军事码头到后来的货运码头,再到现在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青岛的沧桑巨变,体现了其不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我想这就是栈桥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与喜爱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