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初心
文字工作者似乎有很多称呼,比如写手、笔者、作者、编辑、小编等等,我们稍微一接触就会了解到这些称呼。似乎就像我们的内心一样,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还记得第一次过稿是什么感觉吗?
开始写作应该都只是出于爱好,出于喜欢记录,出于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至少我是。我一直都觉得上帝给我的感受力就是能比别人领悟到更多的颜色、气味。我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就是我们讲的眼耳鼻舌更是时间稍微久一些,无论是我听到的 看到的或者经历过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我想写,我都能把它们从一颗种子写到参天大树。但现在我好像已经忘记这个初衷,或者是已经背离了。
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真的有些不寒而栗。而且我已经写不出自己了。不但不受别人欢迎,更不受自己欢迎了。自己的文字,自己都不喜欢是什么感觉。
还记得第一次过稿,是一家回忆青春类的公众号,当时号主是用邮箱回复我的。我兴奋到手抖,手机截图,反复看那三行字,颤颤巍巍的按住号主的微信号,复制成功,回到微信页面,添加微信,小心翼翼地说句“您好”,紧张地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号主一句句地发过来,长条的发表的注意事项,我一句都没有回复,直到最后发过来一个标明“稿费”的红包,我依然捧着手机,停顿在那里,想象着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大概一分钟的样子,号主不在发来信息,我重新看了一下这些条款,之后回复“谢谢”,然后领取了自己的稿费。第一次的稿费虽然只有50块钱但那时感觉真的好棒…
后来认识了杨编辑,进入了她带领的小团队里,再也不用瞎投稿了,还有底薪,感觉一切都很好。团队里会发一些公众号需要的文章类型,杨编辑会帮我审稿然后建议 修改这样过稿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之后似乎就没有这么兴奋的感觉了。也渐渐知道了很多公众号的套路,打擦边球的 打标题党的, 广告植入的……慢慢的为了写而写我似乎连落笔的感觉都不对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不知道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似乎自己只是为了写而写。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无聊公众号备受欢迎,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写的那些毫无营养只博眼球的文字能轻松过稿,更加不明白世人的窥探欲为什么那么强烈……
我其实挺怀念有博客和QQ日志的时光因为那时候我在键盘上敲打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带着感情的。只是后来网易博客关闭服务了听说QQ也可以注销了,可能现在只有在朋友圈里的一些随笔才会有自己的情感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