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诺基亚的败局 12/71天写作
芬兰只有500万人,却曾经有过一个非常伟大的企业,诺基亚。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最早是从事造纸业,后来又进入到胶鞋、轮胎等领域,到了1980年,突然进军手机行业。从1996年开始到2010年的14年间,诺基亚一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但从2010年开始,全球进入到了苹果时代,到2011年,诺基亚智能手机的销售量被苹果和三星双双超过,接下来的三年,进入到了一个快速下滑的时期,到了2014年,诺基亚宣布把手机业务卖给微软,退出了这个红海市场。
是诺基亚没有发现是能手机的到来么?
其时诺基亚很早就看到了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就在全球率先提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比乔布斯整整早了10年。甚至推出了一个叫做ovi的互联网产品,非常像现在的app store,比苹果整整早了2年。那么为什么诺基亚看到了未来产品的趋势,并且掌握了核心技术,但还是被时代淘汰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是世界第一。当诺基亚在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整个诺基亚没有一个人敢颠覆自己的既得利益,一个企业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完成转型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当诺基亚销量占到全球第一时,整个公司的人脑子中思考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一台手机上可以赚多少钱。因此成本控制的思想统治了诺基亚的每一个人,在2008年,诺基亚接触到了一个新的技术,叫做触控面板,这家公司的科学家告诉公司高层,未来手机通过触控的方式操作将成为未来的潮流,但因为触控面板的成本太高,诺基亚决定放弃这个技术。而乔布斯用该技术颠覆了诺基亚,成为了第一个使用触控面板的公司,诺基亚在每台手机中赚到10美元,但苹果撞到了258美元。
诺基亚故事的背后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管理命题,在创新周期日渐变窄的今天,一家大型组织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颠覆。马化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这个命题,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于找到生存空间。所以马化腾说腾讯应该容忍失败,提倡管理的灰度,让企业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失控的生态型组织。而这些名词对于诞生在前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比如诺基亚、爱立信、索尼、摩托罗拉等,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管理哲学和组织模式。
随着互联网成为所有产业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产品哲学渗入到了几乎所有的行业中,所以在今天无论是芬兰、美国还是中国、日本,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每一家企业无论是从事手机、汽车、鲜花都有机会成为一家拥有互联网思维,以及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