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手熟尔”?需要这样做……
01
练习的力量
昨晚看看了武老师分析的影评,一下子被她圈粉了。
翻看她的文章,思维广度和深度,真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不是看几天书,看几篇文章,听几天课,做些浅显的事情就可以达到的。
对于她取得的成绩,她只用用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唯手熟尔”,简单却又道出了心迹。
“百步穿杨,唯手熟尔;滴油入孔,唯手熟尔。”说到底,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成功,之所以成功,来自于练习的力量。
02
持续不断的练习
一个悟性特别好的前辈说,“一个行业要想做好,至少要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一两年,才会初入门道。”
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小伙伴说,“要想发表文章,如果没有基础的话,怎么都得写百八十万字,否则一切全白扯。”否则,即使偶尔成功,也都是虚的。
一个朋友,想进军一个大号,终于在专注分析三个月后,成功拿下。
“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力克森这样说。
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也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有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艰苦卓绝的努力”“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个小时”,这些词语让我看到了力量,看到了方向。
原来,我的苦恼,焦虑源于自己的不够成熟。功夫不到,岂能成功?
好的,就冲这一万个小时。
03
练习的方法
当然,一万个小时不是重复练习。《刻意练习》里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反复地做着某件事情,即使付出了1万小时,也不会有太大成就的。
所以,练习是有方法的。
怎样的方法?
我认为:
首先,要有高人和前辈的指引。
一个行业,之所以成为行业,是因为已经出现了许多成就卓越的人。作为这个行业的小白,我们需要追随前辈的脚步,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路径。从而高效地完成这个行业的第一步。
比如,要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参加写作训练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练习。这比一个人独自钻研效率要高效得多。
或者,寻找喜欢的作者的文章或成长方式,模仿他们,不断成长。
第二,每天练习。
任何事情没有时间的馈赠,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怎么分配时间?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生活中的杂事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于是我们往往把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放在明天,后天,或未来的某一天,但往往,这些美好的愿望都会泡汤。
《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统计令我们惊叹。他像统计金钱一样每天统计自己的时间。
如果我们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每天都有练习的时间,并遵照执行。最终,时间会给你惊喜的。
第三,做到及时复盘。
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正是依靠复盘,柳传志的联想安全地度过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导赵晓老师说:复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中干、干中学的方法。
复盘能够挽救一个企业的危机,对于我们的个人提升,复盘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复盘包括四个阶段:回顾、反思、探究、提升。
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在做过一件事情后,就顺手搁置。结果,时间一长,竟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至于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当然是哑口无言,不知从何说起。
我们通常把这归咎于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就记得那么深呢?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印象深刻的一些事呢?这些事或骄傲,或内疚,或羞愧,或尴尬。因为,这些事情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涌现,已经无意中进行了复盘,做了“回顾”“反思”“探究”“总结”了。所以,我们记忆深刻。
如果,我们对生活中重要的事都进行复盘,那么岂不是越活越明白,越来越聪明。
还是回归于我的阅读与写作,如果看过的书能及时回顾,反思,探究,总结,那么我的思想中该有多少精华啊,学到的还能全部白费,还给作者吗?
怎么复盘?
就我而言,可以针对思想复盘,阅读复盘和写作复盘。进行每天复盘,每周复盘,每月复盘,半年复盘和一年复盘。
思想复盘,即每天干了些什么事情,有什么值得肯定的,有什么急需改进的。
阅读复盘,则就每天阅读的内容和字数,以及阅读的收获来理解。
写作复盘,则针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角度,质量等来进行。
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饱含着常人所不知的痛苦。 这世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奇迹,不过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愿我们都通过努力,做到“唯手熟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14585/f0065a54496b1e8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