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经典学写作——三招写出画面感

2024-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暖暖

网上浏览,读到一篇文章,以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为例,阐述如何写出有画面感的故事,很受启发,摘录收藏如下:

第一招:用细节,拉爆故事画面感

在下面的文字里,迟子建就像扛着一台高清摄影机,360度无死角地记录下每个细节,画面感瞬间拉爆:

“她(一位老奶奶)径自从橱里拿出一只碗,用毛巾使劲擦蹭着。
她把碗放到锅台上,从橱里的瓷罐里舀出满满一勺糖,磕到碗里,撇着米汤。浮溜浮溜的一碗,黏稠稠的,啜一口,甘甜甘甜,像软软的胶皮糖。
她捏着勺喂我。舀起一下,放到唇边,嘬着嘴轻轻地一吹,再送到我面前。”

写故事时,尽可能呈现重要场景的细节,比如,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言行,描绘心理起伏或情绪变化,等等。

第二招:用动词,串起故事画面感

例如:小说里对舅舅收拾钓回来的鱼的描述

傻子(一条狗)一见我,一骨碌挺身起来,斜伸着前腿,探着脑袋,狠劲晃着尾巴。
他挤完了,拌上盐,串上铁丝,挂在墙上。

两句话都很短,字词很简单,无任何多余的修饰,读来却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画面感,就像在看电影,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一个镜头连一个镜头,整个场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画面感也就有了。

让动词发声,用一连串精准而具体的动词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画面感。

第三招:借比喻,美颜你的故事画面感

如:迟子建笔下的雨:

雨下得更大了、更急了,地上冒起好多水泡,像我踢毽子用的铜钱。

以“铜钱”做比喻,下雨的场景不仅一下子有了画面,还让这个画面更生动更有趣。

再如迟子建笔下的月亮:

月亮全升起来了。它圆圆的大盘上,像是涂满了鸡蛋黄。

这句话一下子就勾勒出一个画面:像鸡蛋黄一样的月亮,远远地静静地挂在天边。画面感瞬间拉满,还美得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