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难寻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野味向来都是人们喜欢追求的野味,只是随着时间和地域的改变,人们的口味没有改变,野味却不再是以前的野味了。
一提到野味,人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飞禽走兽,其次便是野菜野果。大山深处、密林草地、田间地埂……到处都有人们想要找到的野味,寻找野味的过程既开心又能解口腹之欲。
童年时的我们,也曾跟随着长辈们,在冰天雪地的大山里,逮过野兔,抓过野鸡,捕过麻雀。在春光烂漫的田间地头,挖过蒲公英,拔过羊奶子,铲过紫花地丁。在炎炎夏日的池塘水库边,捕过鲫鱼,捞过蛤蜊,捉过泥鳅。在秋高气爽的山岗林区,摘过榛子,采过蘑菇,剥过松子……
那时的乐趣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那是发自心底的快乐和开心,更是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心满意足。
随着人口的增多,环境的改变,野味也就变了味儿了。以前的味道已不再有了,寻找野味儿的快乐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却是食用野味中毒的悲剧。
这几天的新闻让人看了痛心不已,“某某地区一家三口挖野菜,吃野菜中毒,送医抢救未果……”“某某人食用野菜中毒,导致深度昏迷……”
时至春分,很多地方都有“挖野菜,吃春菜”的习惯。不知道是野菜的属性变了,还是土地中的土质发生了改变,亦或是人的体质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总会报出吃野菜中毒的新闻,以至于我时常想,这些从山间地头挖来的野菜到底能不能被人们食用。
从我个人的口味来说,对春天里的那些绿油油的野菜并不那么热衷,更不喜欢放进口中时的那股青草味,咀嚼后留在唇齿间那浓浓的苦味,咽下去后舌尖上的苦涩感极其不爽。
每一种野菜都有它固有的属性和功效,在我们这里春天最常见的就是蒲公英和苦丁菜,这两种野菜的属性都寒,味苦,从医学上来说,它们都有清热凉血,解毒败火,消淤健脾的功效。具体能否达到这样的功效我也不太清楚,因为从来就没吃过,只是医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想既然这些野菜可以被称作是药材,那么在食用时就应该注意野菜的摄入量和禁忌,否则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春天的田间地头是美丽多彩的,开着小黄花的蒲公英到处都有,还有苦丁菜,它的花色以黄色居多,白色次之。那紫花地丁也凑热闹似的挤在其中,搭配上一地的青草,这天然的美是真的好看。
挖野菜的人们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拎着铲子,迈着轻快的步子,低着头找寻着他们想要挖到的野菜。站在大山之巅放眼望去,那满山遍野的寻找野味的人们,与这青中带彩的田间山岗融为一体,也别有一番景色。
春天里找寻野味的人们络绎不绝,他走你来。他们一路上挖挖拔拔,挑挑拣拣,在青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个新刨出的小土坑,那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馨香,彰显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挖回来的野菜被人们带回各自的家中,清洗干净,或晒干备用,或焯水凉拌,或配上豆瓣酱,直接吃掉……无论那种方式的吃法,都是野味粉丝们的最爱。
野菜虽好,切莫贪嘴。尽量鉴别好它们的属性,该少吃的则少吃,不能吃的就别吃。虽说它们都是绿色植物,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这其中的滋味却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