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活得幸福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这本书告诉我们,幸福的人,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01、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一次翻到山下英子写的书籍《断舍离》,它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梳理人与物品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演员陈数,曾经有两年时间,主动拒绝了很多影视剧拍摄邀约,选择停下来。
她说:最低谷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内心充盈起来。
于是,每拍完一部戏,她都会选择停下来,让自己有大量自主安排的时间。在那些时光里,她不需要频繁看表,不需要查通告,不需要化妆等待那一声“action”,更不需要奔波去机场的路上。
在这段时间里,她可以去看剧,写笔记、练习瑜伽、远足……什么都不做,按照心跳的节奏去做事。
慢下来,去读书思考,去旅行。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可见,用“断舍离”的生活态度,卸下负重,轻盈前行,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态度。
断舍离告诉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之前,应该保持怡然从容的心态。
02、断舍离有助于整理人生
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对生活当中的琐事耿耿于怀?
可能是因为没有好好整理,原本就一团糟的生活。
断舍离,不仅仅是家居整理术,对于工作、人际交往也有指导意义。
比如说,我们应该定期清理家中物品,餐架和冰箱,这些废弃物是断舍离的敲门砖。
但是断舍离又不是单纯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变数,譬如跳槽、结婚、离婚等,断舍离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来。
假如说我们把什么东西都装在脑子里面,势必会引起精神崩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会成为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负担,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断舍离中的极简生活,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的新陈代谢,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03、断舍离有助于人际关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烦恼大部分来源于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来源于“单方面期待过高”——过多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
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要做到亲密有间。无论是走得太近或者太远,都会出现问题。
太近,会让人觉得烦躁;太远,则会变得陌生。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从小到大都被皮炎烦恼的女士,她尝试过很多方法,除了西药,还有中药、针灸等各种替代性疗法都没有显著改观,就这样小学、中学毕业之后,她离开父母去上大学。
但是想不到的是,她离开父母之后,皮肤炎症很快不治而愈了。
原来,尽管她感激父母的东奔西走,但是潜意识里隐约感到有一种沉重感。这种反映父母和她之间关系“机能不全”的沉重感并没有上升到表层意识,而是诉诸到皮肤上面来了。
换句话说,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保持适当距离。
而断舍离则能够很好的把握这种尺度和空间。
当我们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并立刻采取行动。在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当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
04、断舍离可以改变人生
舍得便是获得,复位人生。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判断,重拾自信心,成就自在从容的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囤物,却忽视了丢弃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因为表面上看,你处理的是一件杂物,但实际上却是在清除对物品的执念,卸载沉重的超负荷人情世故和交际应酬。
假如说,我们脑子里堆满了不好的事物,便会走向崩溃,心灵无法工作,因此要尝试做“减法运算”。
老子说:有舍,才有得。对于有些事情,只有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在舍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提升决断速度,快速采取行动。
要知道,你处理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思维观念的提升,从此让人生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断舍离的最核心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居住空间处于代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楚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