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發展#03 - 心理舒適區:如何識別改變的障礙?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威爾沈
出處:得到專欄 自我發展心理學 #03 - 心理舒適區:如何識別改變的障礙?
- 心理舒適區,是讓舊經驗根深蒂固的最重要心理機制。
- 心理舒適區,並不一定舒適,說的也不是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方式。** 走出心理舒適區,說的不是我們走出熟悉的環境,而是改變我們的應對方式。**
- 應對方式量表 - 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 應對方式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行為上的應對",也就是對具體事情的應對。
- 第二層含義,是"對內心的情緒應對",比如說,媽媽帶小孩去動物園看獅子,孩子看見獅子都是會害怕的。
- 心理舒適區最大的好處就是帶來控制感。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我們大部份的應對方式,最初是用應對焦慮的。
- 走出心理舒適區,則意味著,重新去面對焦慮,尋找新的適應辦法。
- 對焦慮感的回避和對控制感的需要,經常會讓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應對方式來,這就是為什麼改變這麼難。
- 我們會用自已的應對方式去建構生活,而不是根據生活選擇一種合適的應對方式。
- 覺得自已配不上好的東西,這也是另一種心理舒適區。
- 新的應對方式,能夠去享現有的幸福和快樂,並從中積累經驗,這就是改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