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经历些什么
通常来说,生命是由一天又一天组成的,它以始为终又以终为始。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来说,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每年新春的辞旧迎新来划分我们的生命节点,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我们经常会说;今年我xx岁了。
直到今年我意识到: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不能诠释某个生命的状态,它甚至不能让我们从中窥探出丝毫线索来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年龄它对于我们评判一个人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是最末项的识别维度,尝试从年龄中读出什么,终究是一场徒劳。
我想生命自始至终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经历组成的,它依附于时间而不受限于时间。大学时期,我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里第一次听到“五年理论”这一说法,当时老师给我们的解释大概是说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将决定五年后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我疑惑,为什么是五年,而不是一年,不是十年。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老师口中所说的五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时间长度,而是一个概数,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程。
大学时期我觉得自己做得最赞的一件事情是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前五,并获得奖学金。当时,几千元的奖学金对于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份饶有份量的意外收入,并且也是一份相当的荣誉,尽管很多人都不在乎这样一份对于今后就业来说可有可无的经历。
直至今日我仍觉得这是一件很赞的事情,当然现在的心境与当时的心境是有所不同的。倒不是因为荣誉与奖励,或者是学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感谢那段经历,那段为目标奋进的日子,它使我学会了自律与坚持、计划与执行……这些融入我生命的东西才是那段经历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
两个同样岁数的成年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可能会相差甚远,因为这跟年龄没有很大的必然关系,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在潜质以及自身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卓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一段坚持的历程,在这一点上时间是公平的,只要有这么一段时间的自我意识和认知升级,总会有一些收获。
前段时间看书时,发现一个颇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方法论。王阳明在讲心学时提到:练心还须事上练。书中如是说:通俗来讲,事上磨练,就是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
我对于“事上练”的理解是主观地去创造一些新的经历,以此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今天的自己总要与昨天的自己有所不同,即使是多学会一道菜的做法,那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是吗?生命是一场春秋轮回,我们看似是在每天的时间里慢慢走向终点,其实从宏观来看,我们是在经历四季的变化,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才造就了每一段历程的与众不同和生命的递进发展。
曾经自己疑惑过,每天看似重复的日子里是什么使自己变得跟以往有所不同。后来才明白,时间是不会令人成长的,它只会令人衰老。使人成长的是点滴的不同于以前的经历,那才是构成我们生命道路模样的一颗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