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我执”得见天地

2020-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康森爱学习

今日学习《逆商》,我发现最近一直在思考“我执”这件事,所以看什么都能跟“我执”联系起来。借着今天读书打卡,把自己对“我执”的理解梳理一下。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我执”呢?

面对工作,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想逃避责任,这当然是不对的;

那有的人会陷入自责,会说“真该死,为什么我没有把事情做好!”这看上去很负责任对吗?但其实也不对,因为这些情绪都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一个人能在悔恨、自责的状态中把工作干得特别出色,所以自责也是一种“我执”,因为关注的点还是我自己。

与此相反的是另外一种状态,有的人想借此证明自己的能力,把困难当成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迎难而上,这样好不好?也不对,因为这种人的关注点在于证明自己,同样不是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

我最近一年就是这种状态,我想把灯塔做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以前就在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做讲书人,呈现特别好,成为当年公司的两件大事之一,是我的第一件作品;接着知博会,我一个人负责三项论坛,其中还包含五周年晚宴这样的大事,我为此连续3天只睡一个半小时,最后顺利完成,大家都觉得我特别厉害,这是我的第二件作品;后来做渠道云,曾经一场招商会完成半间教室3个市级、3个区县级的招商,为公司完成总计60多万的回款,这是我的第三件作品。

然后我来到了灯塔,我想完成我的第四件作品,然后就折了。

直接原因是,我的能力和这件作品的难度不匹配,它太难了,跟它相比前面几个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以我的能力没有办法完成它。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我没有办法完成它,那它就完成不了呢?肯定不是啊,世界上牛人那么多,怎么可能做不好这件事?所以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我把灯塔当成是自己要完成的作品时,我就会想着自己去完成它,因为这是我的作品,我要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众人的赞美,所以我不愿意求助,不愿意执行跟我的想法不一致的决策,结果就是我反而成为灯塔最大的卡点。

把自己放在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位置,就是“我执”,不,在面对问题时把自己的私欲夹带进来,哪怕是一丁点,也是“我执”,所以稻盛和夫讲“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彦彦跟我说过,“要把自己放低,放在尘埃里”,以前我觉得这是谦逊,现在才明白,这是要把自己的“我执”彻底捏碎,让自己成为空性,然后才能“和光同尘”。

“我执”是把工作本身遮蔽住的罩子,打破这个罩子,才能让工作本身更开放,才能让更多人更多资源支持到工作。人们不愿意无私的支持某一个人,除非这个人是一个伟大的愿景的化身。

打破“我执”,得见天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