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好的孤独》换个角度就是换种活法儿
关于陈果老师,第一次了解此人竟是通过喜马拉雅音频,没想到一听倾心!哲学本身带给我的那种冲击感,这么多年没想到除了我的导师冯教授,还会遇到她。所以在当当网搜索要看的书目时,发现这本著作,没有任何犹豫,第一时间果断下单,拿到手就爱不释手。我被她汪洋恣肆的才华,热情洋溢的激情,冷静独特的视角所深深吸引和折服。一周的时间里,许多章节竟然多次翻看,每次看都觉得:原来这个世界还能够如此分析和理解?!
闲话少说,我要把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华的最吸引人的部分引到这里:
生命可承受之“重”
对自己最大的善待:活成自己1、人与人之间能够长久交往的基础,要么是利益,要么是真诚,但最终能吃就的,只有真诚。
2、世上并不存在“善意的谎言”,我们能欺骗的往往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
3、只有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丽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瘫软无力。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4、人性的问题,终究是人心的问题,人性的弱点,终究源于内心的软弱。
5、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
6、一个人不论表现的多好多完美,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不喜欢,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自己。
7、善待他人是否也就意味着说实话,坦率不隐瞒?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担忧:很多时候,实话伤人,就忘了同样是真话,可以有很多说法。
8、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那个西西弗斯,我们何尝不是背负着像他一样的一块命定的圆形巨石?
9、是啊,安全感!或许它才是那个我们于重负之下真正神往的,人生的终极顶峰。
10、正是“不安”这位暴君,在我们的内心举起了那条无形的精神皮鞭,抽打着我们违心地挥泪血战,蹒跚前行。
11、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12、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品味,其中一定饱含恩赐。
13、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
14、孤独不是人类可以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做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
15、社交往往有两种类型,要么是利益驱动下的人脉构建,要么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16、任何一种关系,只要能被标价,不论小数点之前多了几个零,它不可能是珍贵的。真正美好的交往都是发自内心的赤诚,是金钱无力收买的。
17、适度的距离还原每个人的完整性,它使每个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因其独特而互生欣赏与敬意。更因为这距离有时超越了我们的肉眼视力所及的范围,于是我们产生了精神的凝望:思念。
18、人总是对最亲密的人最残忍,恐怕就是因为当我们住得太近了,对方身上的缺点就被放大了,那些远观时曾引起我们赞叹不已的优点,却成了近看时的盲点,人们就此遗忘了尊重与爱,于是不再包容,不再心存感恩。
19、我们涌向城市,却对人毫无兴趣,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却对人充满倦意,这就是生活的现实,也是现实的可悲。
20、当我们不用被迫得与他人对话,才可能恢复与自我的对话。
21、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孤独的美好,我们才真正学会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位生活中的他人,孤独令我们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22、当人不在惧怕直面孤单,而是坦然地安于孤单,那么他也就懂得了尊重孤单,学会了将孤单视为生活之友,而当他在善意地感受孤独的同时,他已然成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
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
最高的成功,莫过于内心的幸福1、不是世界离你远了,是你离自己的心远了。
2、即使全世界都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就真的幸福吗?如果我的心不认识我了,如果我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引起我内心由衷的欢乐和温暖,我的幸福又该去何处找?
3、过去或是现在,人性总是相通的。
4、修养包括修身与养性两个方面,修身作用于身体,体现为我们拥有健康的体格,匀称的体型,姣好的容貌。养性作用于性情,指的是我们拥有良好的气质,翩翩的风度,友善的态度。
5、别人拿不走的,时间通通能带走。
6、当一个人真正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生活就会为他“芝麻开门”,在他面前将会出现那条她一直在寻寻觅觅的,通向幸福的道路。
7、实际上,人格魅力,根本在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有多高,决定了其魅力有多大。
8、人格力量超越时空,即使有一天,人不在了,人格还在,魅力还在。
9、我是谁?这就是那个真正内在于我们的东西,它决定了我们的心灵,精神,灵魂,人格,他们真正属于我们,常驻而永不流逝。
10、幸福是人的最高利益。
11、风度透露了你的精神力量。
12、做一个人,终归要对自己有点要求,曾在某一本书里读到傅雷夫妇的故事,书中记述他们夫妇二人迫于种种绝望的处境,决定与这个世界告别,于是将自己装扮一新,待夜深人静时,先后撕下被单在铁窗横框上自缢而亡,其中有一个细节,他们把厚厚的被褥铺在地板上,生怕深夜动静太大,影响到别人,有些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即使是死,也是如此优雅。
13、真正的风度是一个人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而乔装出来的风度则是一个人在竭力掩饰他内心的空虚和贫乏。
14、一流高手之间比的总是胸襟气度。
15、风度固然最终外化为一种无心之举,但这样的无心恰恰来源于长久的良苦用心。/16无所在等于无所不在,无心意味着无处不用心,真正的风度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教养而修成了正果。
16、教养的内容,公正与仁爱,教养的核心:道德。
17、我们常误以为道德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力,限制着我们不敢恣意狂放,却不知道德实在是美好人格的驱动力,正是他在指引着我们的风度,使之摆脱虚伪与低级,超越自私与恶意,既蕴含有一份温柔动人的单纯与慈悲,又能释放出一种震慑人心的痛快与力量。
18、木心:不知原谅了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19、真正的自信者,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探索什么事是力所能及之事,会每天都用一定的时间来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
20、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21、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自知?知我所能,我的专长,我的优势,我的强项。
23、上帝要谁亡,必先使其狂。知我所能,却不知我所不能,进而误以为自我无所不能。
24、我所欣赏的自信,基于完整的自知,不但知我所能,而且还要知我所不能。
25、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谢谢你,陪我一路同行
因为彼此纯真,所以始终信任1、朋友在一起,我们不期待得到任何东西,仅那份彼此无需设防的内心松弛,不刻意的流畅自如,已然使我们心满意足。
2、真正的爱情:爱富不嫌贫。
3、张爱玲: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4、面对我们的亲人,朋友,爱人,只要我们有发自内心的爱,那么无论他们或贫或富,从来不动摇他们在我们心中的“贵”。
5、当你们不见时,他住在你心里。当你们相见时,你整个人都是一个温暖的微笑。
6、一个在人生的半途遇到的陌生人,成了你的莫逆之交。
7、如果灵魂有血,那么知己应当与我流着相同的血,他也是我的亲人,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8、心灵无力寻找爱情,心灵只能臣服于爱情,为之倾倒。
9、爱情的秘密:爱情能使人永葆青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爱情如传说中的灵丹妙药,能减少时光在我们皮肤上留下的痕迹,而是说,每一个大人灵魂里,都有一个小孩,而爱情能唤醒那个小孩,使我们返老还童,使我们的心灵活力无穷,让我们变得单纯与虔诚。
10、爱情是世界上最甜美的东西,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自己用不厌烦,永不疲惫,永不衰老。
11、只有常以孤独之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拥有真正弥足珍贵的朋友。
12、朋友是“无用”的,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之所以需要朋友,之所以爱我们的朋友,不是因为他们有用,而是为了奉献我们的爱与关怀,为了与之分享心灵的丰富和生活的美好,为了那种相互理解所带来的默契,为了不时常想起却无处不在的空气般的同在感和信赖感,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我还不知道你吗?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无需太多解释,因为你懂。
13、在出现实际的困难时,我们反倒不找朋友帮忙,不向朋友借钱,不要求朋友为我们找工作,不愿意让朋友出面为我们捋平麻烦,君子之交淡如水。
14、在友情中,我们担当的不是彼此的琐事,而是对方的灵魂。
15、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16、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时间。
17、友情无需立约,因为理性一路同行。
18、朋友之间能始终信任,就因为彼此纯真,友情毁于虚伪。
道德,源于人性,归于安心
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之花1、真正的道德发乎天性,落于心安,类似于本能,不是一个人再三权衡后去行善,而是心有不忍,于是身体力行。
2、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3、利己,不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人类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最本真的需要,无可厚非。损人利己才是自私。
4、道德不道德,其得失全在于一个人独处之时的扪心自问,问一问我们的这颗心,我这么做安乎?心安则为之。
5、孔子这一生,已没有一个必须要说的谢谢,也没有一个必须要说的对不起,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那是何等骄傲,何等气派。
6、不要把道德误以为是人性的束缚,他不压抑人性,恰恰相反,它内在于人性,归属于人性,是人性最古老,最原始的善端。
7、逼迫他人从善,可谓一种道德绑架,这不道德,那么逼迫自己从善,也就是对自己的道德绑架,同样不道德。
8、萨特:他人是我,他人是另一个我,他人是那个不是我的我,他人是我所不是的那个人。大多数时候,他人与我之间并不是全然隔绝的。
9、自律的种子,开出自由的花。
10、生活中,我们常常把自由想象为一种近乎绝对的无拘无束,或是应有尽有的丰富,或者为所欲为的放纵,或是肆无忌惮的言行。
11、为所欲为,意味着我们依然被欲望所左右,由贪婪驱使,不是我们在主宰或支配自己的愿望,相反,都是欲望在主宰和支配我们,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12、从人的一生来看,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谓的自由不是逃脱于所有枷锁之外的轻盈无碍,而是带着枷锁尽情舞蹈,从最终的效果来看,人终究不是神,不可能真正心想事成,所谓的自由,并不意味着能做自己想做的,而是意味着能拒绝自己不想做的。
13、光荣属于求道派。拿破仑,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14、唯有道德能创造功利无所企及的灵魂的卓越。
15、世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深感惊喜和使人惊喜。
16、功利价值或物质力量自有其局限性,他们是有用的,但他们,不是万能的;他们是美好的,但他们不是唯一美好的,也不是最好的。我们应当努力挣钱,因为它重要,而我们挣钱最终只是为了有一天他对我们而言,不再那么重要。
17、为自己着想,但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也为别人想想。
18、道德从不禁止我们为自己着想,也不要求我们100%为他人着想,他只是希望我们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能有10%或者20%的余地,也替别人想想。
用大爱,做小事
大爱者,无“惑”1、一个人的善不是奉献给他人,而是最终奉献给了自我的良心。
2、独善其身,绝非不善,更不是恶,其实它也是善,代表了一个人绝不妥协的道德原则,是他无可退让的良心底线。
3、虽自问无能于获得兼济天下的助人之乐,但至少还有独善其身的无亏之安。
4、说到底,一个人的善不是奉献给他人,而是最终奉献给了自我的良心。
5、南怀瑾先生曾说,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当务本而修身,一个人若修身到位,即使无力飞黄腾达兼济天下,造福于民,至少能够修己正心,独善其身,与人无害。
6、二战中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他的妻子是犹太人,面对当时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她终日深陷恐惧与绝望之中,雅斯贝斯本人也因为妻子犹太人的身份而遭到当局的迫害,这位德国著名的哲学教授,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被全面禁止出版,连他最好的朋友哲学家海德格尔也选择了置若罔闻,漠不关心,而当他的妻子表现出对长久生活的德国充满仇恨时,雅斯贝斯却说,不要仇恨德国,你要爱德国,因为我就是德国。当他的妻子不想连累丈夫的学术前途,而主动要求丈夫放弃自己时,雅斯贝斯却选择,站在妻子与世界之间,以个人微弱的良心之光芒与无边的黑暗相抗衡。
7、我们平常提到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时,往往用“真、善、美”三个字加以概括。
8、生存的知识有一个别称,叫精明,生命的知识也有一个别称,叫智慧。
9、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10、真正的知识只有一种,真理,只指向一个终极目标,善。
11、难怪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掌握了生命的知识,始终能明辨是非区分好歹,看清善恶,那么我们自然而然会去追求那些真正对我们善的,长久对我们好的,始终对我们而言是正确的事物,生命中又哪儿来那么多难以决断的选择?又哪来什么挥之不去的困惑?
12、一切厌世都是自厌的蔓延,自厌是厌世的起源,当一个人对自己失去兴趣了,自然而然,也就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了。
13、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让人千秋万代,思想与爱。而所谓思想,不过是对真理的大爱。
生、老、病、死
成熟,就是不断变得“天真”1、长大对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熟?衰老?还是复杂?
2、每个人都是人类系统中,一个承上启下者。我不只是我,而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结晶,我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有无数个过往的人化作某一个基因活在我的生命里。
3、成熟的清澈,是因为专精而不自闭,开放而有所守。
4、成熟者保持着与周边生活开放的互动,并在这样的沟通中,完善着自我精神的自净系统,调动着自我心灵的活跃生机。
5、我们为艺术倾倒,而艺术臣服于自然。
6、有人说,手握自然任意一块石头,用心凝视它三十分钟,你就会爱上它。这不一定是什么无稽之谈,凝视具有一种力量,它在传递一种生命的能量,能实现一种语言之外的精神沟通,而且觉悟是在这精神的凝视之下,心灵如春暖花开般豁然绽放。
7、所谓觉悟,听起来玄之又玄,其实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站的高看的远。
8、彻悟称为佛,因此佛不是神,不是天外来客,而是彻底的觉悟的人。
9、我们不可能逃避死亡,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迎向他,但是对于死亡,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并非没有选择,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死或不死,但我们却能选择如何看待死亡。
10、从生到死,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精神,从身体中极为平缓却又持续不断的往外逸散,它的总量是恒定的,只是从集聚在某一个有形的身体中的一团浓郁,弥散为空中的无边无际。换言之,我们的生命没有因为死亡而消失,只是发生了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转变,从可见的变成了不可见的,从有形的变成无形的而已。
11、那么自然最后给了我们死亡,正如它最初给予我们生命,其中总有其美意。或许死亡原本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正使我们惶恐不安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无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确实我们不能选择自己死或不死,但我们却能选择自己如何看待死亡。
感恩心、忏悔心、好奇心
我只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1、感恩二字,内涵丰富,意味深沉,他需要我们学会接受温情与关爱,同时需要我们学会传递温情,奉献我们的爱。
2、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因为他人有权对我们保持冷漠,有权认为我们不重要,有权拒绝为我们提供服务,然而他人没有使用这些权利。
3、是因为我们是多么幸运,幸运的降生在这个有爱的家庭里,幸运的拥有这样一双善良美好,而愿意为我们奉献的父母。
4、对自己得到的一切不知感恩的人,不配得到任何东西。
5、感恩,不必急于回报,否则他人的美善反倒被我们当成了一种心头的负担,接受并给予善意,或许才是真正的感恩之举。
6、接受爱,享受爱,并传递爱,才是感恩的王道,这个过程欢乐而坦然,平和而忠诚。
7、能付出是一种富有,能付出的越多就越富有,别人从我们这里得到的越多,我们越伟大。
8、每次成诚挚的忏悔,都是一次灵魂的重生。
9、忏悔二字,皆是出于真心,心中有愧,永断不作。
10、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就会发现,有更多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的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
1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哲学就是在精神上不断的练习死亡。也就是说,用哲学思考使自己在向死之境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超越死亡,这种超越不是让我们可以不死,而是让我们可以平静而坦然的面对死亡,然后自由而欢乐地迎向生活。
12、着火的好奇心才是强烈的好奇心,才是好奇心的神圣之处,它催人求知,欲罢不能。
13、你对什么都不再感到好奇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衰老了。
14、正是好奇心的涌动,促进我们的精神向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新陈代谢。好奇心的夭折,即是精神生命的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