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成长记录】我是一个蹭热点看书的蘑菇
自从开始公布了100天新玩法后,一看到说是写读书清单,是有点畏惧的,我不禁想起了那时候被小灶行动营支配的那17天。15篇读书清单,1篇采访清单,一篇16天成长记录。你是整个小灶行动营要完成的事情,但并不是全部。现在看着一百天的玩法,发现有了一些改变,所以我就欣然参加了。然后这个月过去了,有点想法。
第一个,就是读书真的不要急着赶速度。
当时行动营的时候,奕晴不止一次两次的提醒我们,不一定要看完一本书才会出来清单的,可能我们看了几页书,就已经有感悟了。但是奈何当时我们都纠结于一天一本的情况,如果今天不看完这本书,是不是我就再也不会回头看这本书了。于是大家都是埋头苦读,然后读的飞快。好像真的一天一本的把书读完了,但是,我们真的读了并且记得书上的内容了吗?对我而言,并没有。就是一个阅后即焚的状态。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奕晴已经提醒我们了,可是我还是走了弯路,误了歧途。
我刚开始这一百天的时候,就决定至少两三天才读一本书了。读书贪快,就如吃饭过快嚼不烂一样。都别说那些道理的感悟了,我就连里面书上的情节都记不住。而这次的第一个月,我只读了《怪诞关系学》、《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死亡诗社》、《芳华》、《梵高传》、《妖猫传》这几本。算下来,其实速度真的好慢了,但是因为慢下来,竟然就看得仔细多了,写感悟再也不是那十五天的时候那么窘迫了。一边读,一边打开简书,或者拿着笔,在本子上随意写下几个字,等到开始写清单的时候,变得非常简单。原来当时我们把读书清单这四个字都误会了,我们当时都把清单当做了一个提纲,一个目录,一个故事顺序的东西,其实他可能是书中介绍的方法,也有可能只是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于现实生活的对照,也是一些书中道理可以用到现实的点子。于是越写越轻松,越写越没有压力。而我真的也将读过的内容记在了脑子里。
第二个,就是读书如果并不是真的为了学习某些原理道理的时候,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读。
刚说了我的书,能发现有三本小说一本人物传记。对照下时间,就发现,当时电影院真正同期上映这《芳华》、《挚爱梵高》、《妖猫传》三部电影。其中《芳华》《妖猫传》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于是我就妥妥的蹭了一波电影的热度,看完了电影后就去扒拉了他们的原著小说去看。毕竟小说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很多内容都是不能很好地展开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小说补一下。当时我是有点担心,但是读了《死亡诗社》后发现这方面其实没有压力。(《死亡诗社》也是有同名电影的,只是刚好反过来,是电影大卖后才改回来的小说)。所以就趁着内心还有余热的时候,就蹭热点把这些书赶紧看了一遍。要知道,电影,是导演对书的世界的理解,但是不代表这个是每个人看书应该有的理解。我在读书的时候,结合着电影的内容脑补了一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再说,能改编成电影的书,向来也不会太差。否则它可吸引不了优秀的导演和编剧。
有人说,读小说有什么用,学习不是应该就要读哲理,方法论之类的吗?其实这话不完全对。读书是有一个渐进性的。阅读有五个层次。从最早的看图,到开始看童话,小说,方法论,原理,再到哲理,散文类。可以发现,我们读书的内容,其实是从简单的单向传达,再慢慢向需要思考的方向转变的。阅读首先是要培养大量阅读的兴趣。国内外经典小说那么多,也可以看出小说在阅读上的地位。我们国人普遍阅读量都不算太高,有些人连小说都看不下去,更何况那些蕴含哲理道理的书籍?而小说会成为经典小说,它肯定就不是表达着作者一个人的想法。他在构建这个世界的时候,肯定首先想到的是人。人为什么是人,我小说里的人为什么会让人觉得这个是可能存在的人。所以好的小说,往往会在字里行间带出各种人性以及善恶。既然是人,那么他就会反映出我们的各种需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善恶,奋斗,挣扎。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简单滴压缩到一本几十万字里面,将它的一生的道理都告诉了我们。所以即使是读了小说,我们也能够跟随书中人物的每一步去感受他的内心变化,感受到世间真理,然后把这些用到我们的身上,去警醒我们。以前我爸就问过我,你要想想,你看的书,有什么用。我以前不懂,看小说就是看小说了,现在我懂得我爸所说的了。
现在第一个月,我看最大的改变,还是好好改善了我看书的想法。我会好好继续看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