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的思考?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思维的持续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几句话就能说清楚,有的人花了30分钟也是不知所云。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口头和文字表达,是因为缺少了结构思考力。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

▎结构思考力有什么用?

结构思考力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思维结构,在表达和思考重要观点的时候,分清主次、条理分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于内行能够通过事物本身,看到背后的逻辑结构。

看电影或者听音乐,一般的人是说好不好看,好不好听来评判。内行的人,能够从各种角度来解读它的构成,知晓规律,才能理解真正的美。

▎如何构建结构思考力?

▎一、明确理念打基础

结论先行,抛出结论,让他人快速知道你想表达的意识。

以上统下,基于结论,再谈细节,针对结论分别阐述。

归类分组,将问题穷尽,同类型的归纳到一组,把问题变得清晰。

逻辑递进,基于分组,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更容易让对方记住。

结构化接受信息的三个步骤:

1、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2、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

3、一句话是概括所有内容。

▎二、基于目标定主题

确定目标:提前设定场景,明确在这个场景下想要达到的目标。

设定主题:基于目标得出的结论,表达明确观点。

设计序言: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场。

▎三、纵向结构分层次

自上而下:从对方的角度设想问题,并且提前想好答案。

自下而上:收集信息,分门别类,概括总结。

上下结合:总分总模式,确定主题,发散思考,聚合浓缩。

▎四、横向结构选顺序

演绎:从普遍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

演绎法中的标准式和常见式:

归纳: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

五、形象表达做演示

将思考的内容以简单、容易记忆的方式传达给别人,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有了结构化思维,人们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事物的规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