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Less is more

2016-02-01  本文已影响32人  行壹1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less is more的时候,一点也不明白它要表述的意思,只是觉得它充满思辨的味道,就像另一句话:when it ends,it does’t matter.(当它结束的时候,没有什么大不了)那个时候,写了一个小本的摘抄,把所有有意思的话,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统统写在小本上。那个时候只是觉得这些话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又不懂它真正的道理是什么。现在回头看,却发现故事的结局在开始已经写好。我摘抄的那些不懂的话,在若干年后融入到我的价值观中,一次次的经历和思考只是在验证最初的认识。

   最近看了好多展览,美术展,古物展,历史的,现代的,抽象的,作为一个没有艺术背景的人,看展览真只是应了一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是热闹看多了,竟然也能看出点门道。

所有的展览,背景无一例外都是纯色的。或者是简单的白墙,或者是上一层浅绿,浅红。开始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后来才发现,背景越简单,越能凸显作品。作品是重点,那么当观者进入这个空间,能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当然是越少越好的。看似简单的装饰背后却是极致的用心。

   大部分的艺术大师都明白,复杂容易,难的是简单,用简单的东西表现内涵。

   真正表现人物的摄影,多是黑白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物照关键是要表现一个人,透过她的眼睛,表情和动作来窥探她的内心,而不是评判她的容貌。所以黑白照是首选,因为免去色彩的装饰引起的注意力的分散和对人物的掩饰。现在的修图技术让人不像人,更像是一张完美的贴画,看着美,但也只是美而已。真正的人物照应该是在瑕疵中表现照片主人的心境。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写张艾嘉经常和她说的话:一个演员演多少电影不重要,但被人记得住几部片很重要。她自己补充说,一个人遇见几个人不重要,深刻的有几个比较重要。这种Less is more的心境,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个人告诉我他谈过几次恋爱我一点也不羡慕,相反,如果一个人告诉我他只谈了一次恋爱,但是谈了很久,我会发自内心的羡慕。走马观花的爱情我是不喜欢的,木心那种《从前慢》的感情始终是我心头所爱。

   即使换个角度,为何少即是多?因为少的时候,你的精力更多,就会有更多时间在那些少的事情上付出,最后当然会更好。龙应台告诉儿子:还记得我们在德国时遇见的那个画家—提摩吗?他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记得,但是,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年他41岁了,仍旧失业,和母亲住在一起。龙应台的这段话只是想和儿子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可是当一个同学将这段话复述给我时,我的内心却是不安的。因为意识到自己像极了书中的提摩,喜欢看书,喜欢乱写,喜欢看电影,喜欢跑步,想学好英语……喜欢的事情太多,怎么办呢,我把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段来做我喜欢的事情,结果是书没看几本,写的文章打动不了自己,跑步也没坚持下去,英语也没学好!

   只有一个原因,学的太多了。当时间被无限分散,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那个掰玉米的猴子。

   现在想来,其实能在纷繁的选择中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取舍,更知道自制。

   在电视剧《家族的形式》中,有一个问题是:选择太多的人和没有选择的人哪个更幸福?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一定是后者。因为没有选择反而心无旁骛,更容易幸福。都说不幸福是因为现实抵不上欲望。

   所以不要羡慕那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对于普通人,做好一件事,爱上一个人,交上一个至交足矣。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