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量子传:究竟什么才是现实》作者: [英] 曼吉特·库马尔 (M

2022-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书朋

。。原作名: Quantum: Einstein, Bohr, and the Great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Reality

。。ISBN: 9787521740585

。。内容简介 。。

清华大学、首师大物理系教授 赞赏推荐

入围2009年BBC塞缪尔·约翰逊奖非虚构类短名单、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长名单

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

※全景式展现 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辉煌历史 ※

※为参与量子革命的科学巨人们绘就生动群像 ※

※重现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现实本质的精彩论战 ※

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有关新量子力学的问题。受邀参会的29人中,后来有17人获得了诺贝 尔奖!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泡利、普朗克、玻恩、海森堡……在这些家喻户晓、光芒耀眼的名字中,有20世纪那场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伟大论战的两位主角——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的一系列争论,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迅猛发展。

这本书全景式回顾了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精彩历程,讲述那个时代科学巨人们之间的智力较量,既展现了火花迸射的争论和竞争,也诠释了这些智者之间动人的友谊,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你会了解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棋逢对手的争论始末,也会看到普朗克的勤奋自律、泡利的犀利和毒舌、海森堡的聪慧和惶恐、薛定谔的多情和天赋……

这本书就像一幕精彩纷呈的大戏,一打开它,你就不会舍得放下。读完它,你会明白为什么玻尔说“任何不为量子理论撼动的人都还没有理解它”,而爱因斯坦在提到量子时会激动地说这对于他来说是恶魔,他甚至承认自己“对量子理论的思考百倍于对相对论的思考”。

。。作者简介 。。

曼吉特·库马尔(Manjit Kumar)

拥有物理学和哲学双学位,《连线》英国版顾问级科学编辑,为《卫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爱尔兰时报》等刊物撰稿。

。。短评。。

#

当我们回顾物理学的时候,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之后,物理的发展曾经一度被认为没有发展空间了。然而当时所存在的两朵乌云却告诉了我们新的发现的存在。随之而来的就是量子物理学的大发展。无数璀璨的物理学巨星出现在天空。而由英国作家曼吉特库马尔所著的《量子传》就是介绍量子物理这段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辉煌历史之作。

#

神仙打架,第五次索尔维会议简直像世界线收束。读传记的一个突出感触就是,“他们真的活过”,不是百科上的一张照片,也不是课本上的一段话,也不是一道题,而是有牢骚和狂喜的人

#

我是为什么会选这了看这一本书,其实到了最后我才稍微有一些明白。说实话,本书的内容我只能从概念上去试图理解在说什么,量子这个东西是在是太深奥了,但是好在本书并不是单纯的讲物理学,里面详细得介绍了与量子有关的物理学家,以及他们的生平,我之所以会关注到这一本书,来自于爱因斯坦和波尔的量子理论之争,以往的印象就是波尔击败了爱因斯坦,一开始纯粹就是好奇,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究竟是如何被挑落的。但是当我看完本书,我其实内心深处是更支持爱因斯坦的,而且对于两人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也非常得感动,人生得知己如此,也是一大幸事啊。看罢本书,另一个更深的理解,原来科学的发展都是各种假设,然后论证,然后被另一种假设推翻,这给了我一点在生活中的勇气,严谨如科学也是如此,无知并不可怕,对真理的渴望比对真理的笃信更可贵。

#

英式写作的科普书更故事性,有一种文学性的丰富。这不但能接触到科学内容,还能接触到那些人本身的更多信息,比如他们的出身、环境、经历、工作态度、与他人的交流以及性情等等,这一点是很多科普书难以提供的。

#

千万别以为《量子传》的书名就是一本高深莫测的科学文献。尽管其中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专业理论,有太多的诸如光电效应、辐射、能量守恒、熵、元素、电磁辐射等专业名词,以及图表、公式、定律和方程,但丝毫不会影响普通读者的顺畅阅读。因为,正是这些专业内容串起了量子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史话、人类科学巨擘对真实自然界探索的历程、人类思想火花对撞出璀璨的一幕幕壮丽画面,以及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不仅是一部科学史,也是一部科学家传记。英国作家曼吉特·库马尔用他文学般的笔触,平易近人的叙述,将量子物理学说的发生、发展和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在阅读期间,会时时领略到攻占高地般战斗的紧张和刺激,沉浸在作者制造的冲突、斗争、输赢等戏剧情节中。

#

玻尔最大的优点就是他识别已有理论的错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这项卓越的能力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玻尔的许多工作的开端都是看到了他人研究中的错误及矛盾之处。

引自 第3章 玻尔:金子般的丹麦人 0 8 4

#

“他有一种天赋,能看到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因而不加怀疑的事实背后的含义,”爱因斯坦的好友兼同行、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后来回忆说,“让他变得与众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可思议的对大自然运作机制的非凡洞察力,而不是他的数学技巧。”2爱因斯坦知道自己的数学直觉并不十分敏锐,不足以把真正基础的理论从“或多或少地有些可有可无的诸多知识”中区分出来。3不过,就物理学来说,他的嗅觉无人能及。爱因斯坦说,他“学会了如何识别那些能够通向基础原理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抛却其他一切抛却那些会扰乱思绪使其无法触及本质的诸多无关之事”。

引自 第2章 爱因斯坦:专利局的苦力 0 4 2

#

“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公式背后的理论解释,无论代价有多大。”普朗克接受了这个现实。他表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牺牲自己之前对物理学定律的所有信念”。普朗克不再关心他究竟要付出什么代价,只要他能“得到积极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惯于控制自身情绪、只有在钢琴前才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来说,这已经算是高度激进的言论了。普朗克在努力理解新公式的过程中把自己推向了极限,并最终无奈地采取了“一种绝望的行动”,正是这个行动导致了量子的发现。

引自 第1章 普朗克:不情愿的革命者 0 1 1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