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付费,脑子真的瓦特了吗?
有人说,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人们的裤腰带刚松了俩扣,就开始扎堆的给那些贩卖知识的“大忽悠”送银子,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说这话的人,不是那些成天围着一亩三分田转的庄稼人,反而更多的是那些有着很高教育背景的高知.诚然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价值多多少少有良莠不齐,一棒子锤死,未免有点有失偏颇。
知乎上某985的高知类似的基调的言论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我不知道这位文化人为何如此义愤填膺,可能想表达某类洗发水广告,对于大肆吹嘘,洗后没有立刻光彩照人效果不满吧。刚接受义务教育的时候就说“活到老,学到老”,连孔子老人家也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这个行为,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是有人选择自我学习,有人选择报班学习,只是选择上的不同,对于知识而言,并无差异。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太快了,尽管有时我们步步紧逼,难免还是力不从心。又如何精准的为自己充电呢,我们急需有人为我们筛选和提炼知识,将剩下为数不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
知识本身是免费的,传播的载体是要付费的。很多人的纠症在于知识付费的反馈过程缓慢,不能像《王者荣耀》一样,动不动就来个,一血,双杀,三连杀 ,超神....及时满足自己。从而去否定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认为不过是“骗子联盟”的花招。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婚姻的法律问题,百度一下应该能找到对应的条款,跑贴吧里求助,可能也会有人给你解惑,但是那些回答,你敢不敢认同和应用呢?这会你想到律师了,可他们会按时或者按次收费,我相信没人不愿意付费吧,那是因为他们比较权威和有效的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就像说汉堡是垃圾食品,西餐吃不饱,火锅太辣了....不能说需求的不对等,就说人家的东西不行。
得承认的是市面上确实有很多鼓吹“成功学” ”零基础学会XXX”...的课程,不建议参加,这种“知识付费”教育,给的更多的是受众感觉自己获得技能的满足感,而不是获得技能本身。
有个误区,也是很多人争论的焦点,知识焦虑,因为焦虑就会病急乱投医,从而让自己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也让很多人也会身陷那些五花八门的培训课里,沉浸于那些知识传销者制造的问题中不能自拔。像二战身陷泥潭的联盟国,急于脱身,可自身又不具备像美国那样的实力。
其实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进行知识付费了,本来就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却抹黑知识付费是忽悠。上学那会,老师没少说,好好学,争取考上个好大学,那样就能出人头地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忽悠呢?现在却以互联网为分割线,去评判存在的价值。如果真的有区别,也只在于线上和线下之分。
最后想说的是,别被那些包裹华丽的付费课程广告弄得五迷三道的,合理的选择自己的需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技能,才是知识付费存在的价值。
独立思考,自我总结,持续学习,保持勤奋,才是唯一自救的出路!
妄想通过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只会掉进一个又一个坑里,那脑子才真的瓦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