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全职妈妈心灵的声音教育婚姻育儿

让自己变得美好,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16人  爱的生命力

    有一天,我在扫地,听到三岁的女儿说“孩子,乖,妈妈在写日记,你自己乖乖睡觉呀!”,我看到她把大娃娃放在沙发上,自己坐在一旁,一手拿着张纸,一手在上边画着什么,我突然就笑了,这话这么耳熟,不过那可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原我在无意中的语言,过了这么久,竟然会被模仿。

  有了二宝之后,每次我拿手机,它也要拿,学着我的样子在上边点点,很专注的样子,可是发现上边什么好玩的东西也没有,玩了一会,突然就很生气,把手机扔一边了。如果我拿起笔想要写个字,她必定夺过去,要自己写一写,如果我拿起扫帚准备扫地,他也赶紧要过去,象征性的扫一扫,结果更乱,有时候我也会抱怨,有个孩子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但是这让我知道,原来孩子是在模仿我的行为。

可是有些行为我并不想让她模仿,比如训斥她时的夸张表情和语气,语调,和她爸爸说生气话的样子,可是她还是反馈给了我,有时候她也会一本正经的训斥你,所以看到她的样子我又吃惊又害怕,吃惊的是她什么时候学到了,害怕的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这可不好。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生气或愤怒的时候,我真的是意识不到当时的自己,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说智慧的处理问题了。

说到模仿,昨天的一次美术机构参观让我很是难过,孩子最初是被里边的积木吸引进去的,而我则被他们的策划感动了,具体来说我就是一个美盲,也就是有了孩子以后,才有点小情调,绘画基本停留在画个花朵画个人头,还是简笔画那种,审美基本上也就是带孩子参观提升了一点点。可是他们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感知度,每个房间都会根据每期的画画主题进行装饰,老师也会进行一个装扮,通俗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虚拟的场景虚拟的模特。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知去创作而不是填鸭。整个参观下来我就在想,他们这样煞费苦心的行为,还不如带孩子去实际的地方呢!可是实际的场景需要时间和钱,更需要的是你审美的眼光。像我这种级别的最多也就是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拍几张照片而已,因为我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触动我,即便真有,我也不知道怎样用画笔表达,可是那些展示在墙上的孩子的作品,即便我觉得没什么特殊呀,可是它的视觉色彩依然能够触动我,孩子们敢于表达无所畏惧的画笔触动了我,而我,总是害怕别人说你画的什么呀,不会画不要乱画。

可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么多年经验告诉我,孩子是一个喜欢模仿的生命,不需要刻意。如果可以,我更愿意和孩子带着画板与颜料,和孩子来一场小区内的写生。我知道这样的话,我不需要告诉她我们要画画,她就会积极的去画,不会有压力,不会有排斥,因为妈妈这么有兴趣的东西一定很好玩,我似乎能够看到妈妈在认真做画,孩子把颜料沾满小手和全身,但是开心至极。等孩子再大一点,会有两个背影,他们安静而美好。绘画,不就是把我们能够捕捉到的美好经过自己的理解给予展现吗?

有人告诉我,其实孩子最后才艺的坚持是一场父母的坚持。只有足够爱,才不会觉得那么累,才会在尝试的时候心生喜悦,而这种喜悦最初也只是有点好奇和模仿而已,什么时候能够内化为她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要求甚至成为一种习惯,仅仅是几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我想,如果我是一个高级美术工作者,我会把大自然带给孩子,告诉她什么感动了我,所以我要表达出来,我也会让她表达她看到的东西不去妄加评论。如果我是一个美盲,给他带到一个美术中心让她感受一下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是我不曾发现的。

可是我只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当我在处心积虑的考虑如何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的时候,却忘了提升自己,忘了自己才是给予孩子美好想象的最好参照物。我们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可是我老想看手机,我要求孩子懂礼貌可是我们训斥她的时候声嘶力竭。我和另一半发生矛盾的时候也毫无顾忌。我就是一个邋遢的做事颠三倒四的人,我如何让她做一个我们期待的孩子。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擦亮我们这面镜子,尽力让自己变得美好,孩子才会把美好示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