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五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64802/604d7a4b92757f79.png)
《老子·第六十四章》
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
安然平稳的容易持守,还没有见到征兆的容易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的容易消散。要趁着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努力,世道还没有混乱的时候治理。大树是由细微的芽长出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的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脚下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人为的努力和人为持守的就是失败和丧失。从开始到最后结束,都是一直都保持开始时候的谨慎。圣人会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学习世人以为愚蠢而不学习的,这样做是圣人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圣人是怎样做成事情的:首先,要安稳平静,在事情才开始的时候就去处理,在征兆还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图谋事情。其次,要至始至终地保持谨慎的态度,像是事情刚开始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微不足道开始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出了不平凡。最后,就是要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学习世人认为愚蠢的东西,要世人不要的东西。
这样,不是用一己的力量去作为的方式,才能够做成事请。
在事情还没有露出征兆的时候去图谋容易成功,态度谨慎,学习世人认为愚蠢的,其实是有益的。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让人越来越聪明,而是让人越来越愚朴。世人难以管理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智慧是诡诈多端的。所以,用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就会祸国殃民,相反则是国家的福气。这是不变的两条法则,叫做至高无上的恩德,它是奥妙深远的,和一般的事理不协调,甚至相反的,然而,这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这一章主要是说了好的行道者的行道是怎样的:如果一个人行道,通常是管人的,他所创造的环境会让人越来越聪明,这样就会坏事。如果他所创造的环境能够让人慢慢地趋向于质朴的一面,那么,他就是天下人的福气,善于行道。这看起来和通常的道理是相反的,但却是顺应大道的。
做事业所创造出来的环境,让人越来越质朴,就是一种福气,事业就会长久,也能成功。相反,就会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