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盘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砍柴
今天经一个姐姐介绍,有幸拜访了媒介教父李志恒老师,这个做了30多年广告行业的老兵,让我意识到,自己站在内容的框架里,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站位、视野、格局跟这些在疆场上浴血拼杀过的前辈们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第一,就是惊讶于李老师的洞察能力。很多藏在心里的困惑,我才说出来一两句,李老师就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些困惑他也曾经有过,他更知道如何解决。
怎么跟这些媒体形成合作关系?李老师的观点就是,不妨关系更紧密一些,给他带来更大的价值。这个时候合作自然而然就成了。
第二,意识到自己“借”的能力太差。
李老师在广告行业浸淫多年,深知媒体和广告相爱相杀的关系。所以如何像诸葛孔明一样,草船借箭,借荆州,借无可借还能靠空城吓退司马懿。所以千万不要受限于眼前的资源窘境,如何借势,借力打力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不知道如何借头条对我们的扶持来搞定客户,也不知道如何借我们的销售经验来拿到更多支持。说白了,就是没胆子没野心,搞不定客户的需求。
第三,不要等产品完美再去卖。
产品从来都不会一点瑕疵都没有。苹果不会等到12出来了才去卖,他们是一边卖一边迭代。我们的产品也需要在市场当中找到自己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果等到产品完美,黄花菜都凉了,况且你认为的完美,就一定是客户认为的完美吗,完美原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产品,而是怎么去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匹配对应的产品形态。用什么套餐最合适,用什么类型的原创文章客户和读者更能接受,如何聚焦用户的痛点,等等。
并且我们的结案,也是销售的一部分,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客户预期的数据多少,最终呈现的数据结果是什么,微信公号需要花多少钱做到的量,我们花多少钱做到了,这些都需要通过数据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