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世家笔记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宁_ee6b

史记世家笔记

    第一: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固然很伟大,吴王夫差的错误也许更不可饶恕。注释说夫差是路线错误,没有优先安顿后方,而强去北上与齐争霸。说的很好吧。

    伍子胥说越在腹心,说的也很贴切。没有解决主要矛盾而去强求强大,致使亡国。   

    第二:各世家,讲西周初年武王大封功臣与兄弟为王,这些诸侯王的兴衰。

    大多诸侯国家,兴一段,衰一段,最后归于灭国。在最初大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兴,有的衰呢。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兴盛呢,搞好经济,搞好军事,争取民心,我都能说上来几条。各个诸侯王能不知道吗,即使个别蠢货不知,他的谋臣也会告诉他的。

    我觉得最重要一条就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立意,从出发点来说就是目的是要治理好国家,使国家变强,而不是使自己过的爽,想怎样就怎样。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刘邦这个初期的酒色之徒入秦之后能够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克制了自己的私欲,而项羽一来,不管那个,该拿拿,该烧烧,然后拿完回老家,怎么爽怎么来。

    如果国家财政刨掉维持朝廷运转的必须支出,岁入一千万两,圣君会用300给民谋福利,300搞经济,300搞军事,100给自己修个小花园。普通的会用200给民谋福利,200搞经济,200搞军事,400给自己修个故宫啥的。而亡国之君会用100搞经济军事,900给自己修个鹿台啥的。偶尔一年还可以,年年这么搞,你不亡谁亡。你钱都给自己花了自然国家就衰亡,你钱都给国家花了,自然国就强了。

    第三: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象箸:象牙筷子。关于各种奢侈品或非必需品,还是差不多就好比较好。

    第四:之前读了一本书《走出帝制》,说周秦之变,我们一直是秦制,为实君,导致民国初年及以后没有走向民主或者君主立宪,感觉秦制有害,今读各个世家,周制之下各个诸侯国的各种征伐。

    也许周制到秦制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就历史来说中国的一统比分裂对国家对人民都更加有利。而这么大的国家,在古代的通讯状态下,民主是不可能的,所以皇权专制就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了。

    关于一统天下与分裂,我觉得一统天下更好,至少彼此之间的战争没有了。对于现代如果原子弹被克服了,一统地球也许会比现在好。假设若干年以后地球一统,那个时代的人看我们现在的美国人,中国人等等,也许就和我们看东周列国的楚国人,齐国人一样。彼此打来打去干嘛呢。

    第五:楚世家。楚平王,太子建,伍子胥的故事。

    初,平王要给太子取媳妇,后看这女的漂亮自己取了。而后怕太子怨恨报复,欲杀太子建,抓了太子建的谋臣伍奢(伍子胥的爹)。又听说伍奢有两个儿子,怕他们报复,要抓来一起弄死。伍子胥的哥哥被抓,而他跑到了吴国,在吴国几次伐楚,最后鞭尸楚平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伤害了你,占了你的便宜,他可能想的不是对你的愧疚,要对你好。而恰恰相反,他会想,我已经得罪了你,你会报复我的,不如趁早先下手为强,在别人面前拼命诋毁你,把你搞完蛋拉倒。

    第六:越王勾践世家。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在成功后都有他们的缺点,但是在成功以前都是值得学习的吧。

    吴王夫差的爹被勾践杀了,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不敢忘。

    越王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人的意志力是可能很了不起的,如果你真的能立志到这种地步,全心全意,舍生忘死的去投入做一件事情,我想,也许很少能够不成功的。我们总是给自己找了太多的借口,曾国藩说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而,古人诚不欺我!

    第七:赵世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国家改革的很成功吧,确实成功没有标准方法,那时国家的强盛也并不非得学习三代。胡服骑射成就有二:第一,赵国南汉北胡,胡服骑射以后国家明显团结很多。第二,教习骑射,军事实力明显争强。赵武灵王能够因地制宜,就国家的内部情况而为国家变强做出选择,挺了不起的吧。

    秦攻赵,赵求齐,齐为起兵要长安君为质子。左师劝太后而长安君为质子于齐,说话太有水平了。

    先套近乎,拉家常,聊一些老年人的共同话题,使太后息怒。又假为自己的小儿子求官,而聊到太后的孩子。对比太后的女儿儿子,聊到怎样才是为了太后的女儿儿子好,最后从长远记,让长安君去齐国为质子,这才是为了长安君的长远利益好。

    伟大的语言艺术,从头到尾不见为国家付出的大义,都是从太后的本身爱幼子的心里去说,双赢的沟通,了不起。人都是自私的,你一味要求人去服从大义,而伤害他自己的利益,没人会跟你,你只有让他明白这样做对他自己是有利可图的,他自然而然会按你说的去做。

    读后面韩非列传,说难。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你要游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被游说的人的想法。一个人求名,你向他说以利,或者一个人求利,你向他说以名,这都达不到效果。

    说难最后还讲了,对于一个人,他喜欢的人说的话和他所不喜欢的人说的话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八: 孔子世家。

    孔子是想做官的,也有国君问政于孔子,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呢?我想也许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教化,或者说意识形态,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呢,也许明天别的国家就带兵打到家门口了,就是说处在战争年代,这个时候你和我说意识形态的东西似乎有些远吧。就像人首先得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去思考意义。

    于是乎到了汉武帝时代,武帝觉得你这个思想很好,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假设孔子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会得到重用吗?我看也够呛,世家讲孔子周游到楚国,楚国是强大的,没有生存危机,楚昭王要以七百里地封孔子。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大臣,说孔子这么贤德,推行三王的政治主张,他的弟子又这么有能力,你给他土地让他治理,这非楚之福啊。

    《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有这样一幕短剧,是说在一个教会及宗教裁判所无比强大的时代,某一天,耶稣再临人间了,还是像以前一样使瞎子目明,使死人复活,然后呢,会重新带领教会领大家走向天堂?没有,他被教会的宗教裁判所抓了起来,要赶走他,或者把他烧死在火刑柱上。

    当政者需要的是一套对他有利的思想,加一个死了的圣人去让人崇拜,他不需要活着的圣人,哈哈。

    统治者需要什么呢,商鞅游说秦孝公用他的时候很有代表性,说以帝道,昏昏欲睡,说以王道,稍好,然而不用,说以霸道,孝公大悦。

    叔孙通劝刘邦“儒家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深以为然,儒家在乱世,群雄逐鹿阶段用处不大,但是在太平年月,对统治者还是很有用处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