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心情随笔

每个人都是一本耐读的书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36人  渡舟弱水

忙完了一天的任务,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写点东西。那就继续用文字回忆我的大学时光吧。当敲下今天的题目,就如坐上了时光机器回到了从前,许多许多面孔在脑海中闪现。应该对自己的记忆感到一丝难过,也对那些陪自己度过大学时光的同学感到抱歉,很多人的名字已经忘记,但和他们的经历却异常的清晰。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因为一个学校聚到了同一个校园内,能够因为一门课程、一场活动、一项事务而见面、认识、了解,不能不说是缘分。如果让我评价大学哪些设置最打动我,我一定会把能够“接触到各个专业的同学”作为一个选项。因为所学的专业不同,思维方式也会有很多的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大家都是青年,在一起说说笑笑间,可以彼此交换观点、看法,通过交流互通有无,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可以说,广泛的与其它专业的同学交往,是一种快速扩充自己视野的途径。

在自己精力和时间宽裕的条件下,建议多选一些公共选修课,对于一些被热捧的公选课,要拼运气。这些课程如果运气好能够选中,你首先一定会被台上NB的教授震撼,然后你也一定会被台下几位NB的同学震撼到。拿出勇气,对那些志同道合的外系同学,大胆的去接触认识。我不想把大学扩大朋友圈看得那么功利,非要把交朋友赋予那么多获得利益或者现实的意义。尤其是那些思路开阔、思维独到、思想深刻的同学,和这样的人交往,就像推开了一扇未知世界的门,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建议交一些专业跨度大的校友,理工专业的可以与社科类专业的同学认识一下。这样的接触,可以很好的让知识达成互补,填补彼此的知识系统。理工出身的人,强调逻辑和技术,专业的研习让自己变得条理清楚、规则性强、富有理性,但生活中如果长此以往会缺乏趣味,人也慢慢会变得死板,看待生活也会慢慢变得僵硬。极端理工思维的人,会把生活也严重的规则化、条理化,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可以推理和演绎的过程。很明显,这样会降低个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社科知识可以帮助一个人多元的理解生活,开放的看待自我和外物。在社科研究中没有真假值的判断,有的是更好的方式和更柔和的和谐。社科更多的强调对事物的理解,首先承认对象的存在。反之,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可以从理工科出身的同学那里学到对事物精深分析,以及思维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更多的实验精神、科学主义。

大学交友,第一面如何破冰打招呼,交流中如何控制深度和话题,如何维持联系维系友谊,这些都是学问,而这些知识亦不在课本上,只得在实践中来过。特别是男孩子,更是要主动与人交友,无论对方男女。如果值得交往,确是要迈出第一步,勇于伸出友谊之手。

我在大学交一音乐系的朋友,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讲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对生活、对音乐艺术不同于我固有的理解;交两位文学院的朋友,从她们身上得到了文学中的很多感悟,并且知道了从事文字专业的人是如何生活和发展的,而且得到一个印象,能写诗歌的女孩,吉他弹的也不错;交了一位心理系的朋友,三位思政专业的朋友,一位经管的朋友,知道了学心理的孩子都那么细腻和敏锐,学思政的人充满了野心,而经管的人确是口才了得。每认识的一位人,都是一本耐读的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